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春日爬山事故频发,深圳“空中120”紧急救援,3月22日深圳爬山遇险,“空中120”出击解困局

3月22日深圳发生的多起户外爬山受伤事件,深圳120针对不同情况启动救援机制,尤其是“空中120”救援,还介绍了深圳“空中120”的相关背景及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救援理念和对市民的安全提醒。

春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处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正是爬山赏景的绝佳时节。然而,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3月22日这一天,深圳120急救中心就接到了多起户外受伤的求助电话,其中两起事件分别发生在塘朗山鲲鹏径区域和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牛奶排区域。由于伤者所处的位置十分特殊,深圳120均启动了“空中120”救援机制。不过,其中一单签派未通过,而另一单则迅速派出直升机实施救援。

深圳市急救中心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在出游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前往未开发区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也是为了避免造成公共救援资源的不必要消耗。同时,深圳市急救中心在每一次救援行动中,都会凭借专业的判断,联合多方力量采取最适宜的救援方式。

3月22日13:46,深圳120接到报警电话,称在塘朗山鲲鹏径有一名女子在登山途中不幸受伤,疑似骨折。深圳120迅速做出反应,立即派出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救护车。13:55,深圳120与119进行联动,请求支援。14:07,救护车顺利到达距离事发地最近的登山口。随后,急救医护人员在公园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一边“抄小路”快速奔向事发地,一边通过微信与报警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伤者的伤情。

根据报警人提供的定位和描述,急救人员确认伤者所在位置是第八段从梅林涂鸦墙往清水河方向。他们查看导航后发现,徒步前往事发地大约需要50分钟,于是立即向120进行汇报。

15:08,120急救人员终于见到了伤者。急救医生颜石新仔细检查了伤者的伤情后,判断伤者右侧胫腓骨骨折。他迅速为伤者做了夹板外固定,在陆续赶到的消防人员和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的协助下,20余人轮番接力,小心翼翼地抬着受伤女子下山。16:58,受伤女子被成功转移上救护车,并于17:21送达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治疗。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受伤女子被确诊为右小腿骨折和软骨损伤。

同样是在3月22日下午,塘朗山的伤者救援计划刚刚确定,14:55,深圳市急救中心二线值班人员又接到一单报警。在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牛奶排区域(未开发区域),一名女子从高处坠崖,她自称膝盖以下已经失去知觉,急需120急救。深圳120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后,结合现场报警人反馈的情况,发现伤者所处的牛奶排区域位置十分偏僻,救护车根本无法到达现场。而且,当日风浪太大,船只也无法靠近伤者所在位置。于是,深圳120在15:25果断启动“空中120”救援机制,并组织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和东部通航分别进行医疗、航务双重签派。

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陈纯玲介绍说,经过详细排查,伤者的脏器未见明显损伤,下肢感觉减退的情况也已经得到缓解。24日,伤者已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陈纯玲表示:“患者滑坠时,身上的背包帮她挡了部分伤害,头部也未受到撞击,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她还特别提醒,这名伤者是一名户外爱好者,即便户外经验丰富,也难以避免发生险情。因此,她建议市民在出游时一定要选择安全区域,并且要量力而行。

据了解,早在2019年,深圳就已启动运行了国内首个“空中120”直升机医疗救援网络。今年以来,深圳120急救网络医院已经接收了6例航空救援患者。2024年7月,深圳市急救中心与东部通航公司进行沟通,获赠30航时,这些航时将用于深圳120院前急救、大型突发灾害事件救援和重大保障、航空医疗救援演练等业务。为了确保获赠航时使用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公平公开,深圳市急救中心同步出台了相关使用管理办法,对使用范围、使用医疗和航务双重签派审批流程以及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范。

深圳市急救中心负责人朱虹表示,深圳市急救中心会凭借专业素养进行精准分析判断,联合多方力量,采取最适宜的救援方式,争取达到最佳救援效果。同时,她也希望市民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要格外注意自身安全,尽量避免前往未开发区域。这样做既能确保个人安全,又能避免公共救援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3月22日深圳两起户外爬山受伤事件的救援过程,包括塘朗山女子骨折和自然保护区女子坠崖,深圳120启动“空中120”等救援机制。还介绍了深圳“空中120”相关背景,强调急救中心专业救援及对市民安全提醒的重要性,呼吁市民户外活动注意安全,避免去未开发区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春日爬山事故频发,深圳“空中120”紧急救援,3月22日深圳爬山遇险,“空中120”出击解困局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