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马琰铭履新首讲:创新创造是浙大发展密码 聚焦浙大毕业典礼:创新精神照亮学子前行路

本文围绕浙江大学2025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展开,讲述了新任校长马琰铭在典礼上关于创新创造是浙大精魂的讲话内容,还提及他到任后的相关调研活动以及浙大创新创业成果受关注的情况。

在浙江大学2025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任浙江大学校长马琰铭发表了题为《创新创造是浙大的精魂》的讲话。他回忆道:“在宣布我任职的会议上,我曾讲‘一入浙大门,就是浙大人’。但要成为真正的浙大人,不但要有其‘形’,更要有其‘魂’。那么什么才是浙大的精魂?我个人理解,创新创造是浙大的精魂所在!”

这一场毕业典礼,对于马琰铭校长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他到任浙大校长后参加的第一场毕业典礼,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分享履新后的感受。在讲话中,他从四个方面深入讲述了自己对浙大精神的体悟。他提到“海纳江河,是创新创造的基础”,强调了包容开放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启真厚德,是创新创造的根本”,点明了道德与真理在创新过程中的基石作用;“开物前民,是创新创造的途径”,阐述了创新的具体路径;“树我邦国,是创新创造的追求”,突出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在谈及“开物前民,是创新创造的途径”时,马琰铭校长特别指出,这一精神的本源是“学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强调的是学术服务社会、引导民众、关怀民生的职责和使命”。他还专门提到了DeepSeek(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去年12月,梁文锋校友领衔的‘深度求索’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创新风暴,不仅打破了西方大模型技术壁垒,更以开源战略重构行业生态,让中国人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人工智能。”马琰铭校长希望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们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知识的宽度和认知的深度,努力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不单单是你们养家糊口的‘饭碗’、成就荣耀的‘光环’,更承担着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回报世界的光荣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梁文锋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今年春节前后,“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由于梁文锋以及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浙大,创新创业的“浙大现象”广受关注。2月13日,浙江省省长刘捷赴浙江大学和浙大校友企业专题调研创新发展工作,点赞浙大“在创新浙江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周后,《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报道,从创新人才需要什么、创新生态需要什么的角度解读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成果提供的启示。

马琰铭校长在讲话中充满激情地说道:“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格局深刻调整,这是创新创造大量涌现的‘春天’,这是年轻人实现价值的‘春天’!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这是你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春天’。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用创新创造来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给国家、给民族乃至给世界一个响亮回答。”

作为浙江大学新一任校长,马琰铭甫一履新,即对这所知名学府的创新创造情况颇为关注。3月29日,在就任浙大校长后的次日,马琰铭参观“牢记嘱托、科教报国 ”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校史馆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调研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走进师生一线了解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据“浙大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马琰铭走进一个个创新工作室了解研究进展,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未来打算。他指出,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马琰铭鼓励青年学生要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自身科研攻关的志向,希望同学们保持年轻人创新创造的热忱,在基础前沿领域敢于抢占先发优势,集中精力投身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具有浙大标识的科技成果、富有浙大智慧的精品力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浙大人的贡献。

本文介绍了浙大校长马琰铭在毕业典礼上强调创新创造是浙大精魂,从多方面阐述对浙大精神的理解,并以梁文锋校友为例鼓励学子创新。同时提及浙大创新创业成果受关注,以及马琰铭到任后对学校创新创造情况的关注和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体现了创新在浙大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马琰铭履新首讲:创新创造是浙大发展密码 聚焦浙大毕业典礼:创新精神照亮学子前行路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