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多家上市保险公司2024年年报展开,深入分析了业绩发布会上关于保险资金入市策略、利差损风险评估与应对、人工智能应用与展望等热点话题,揭示了头部险企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近日,多家上市保险公司纷纷发布了2024年年报。在业绩发布会上,这些公司针对保险资金入市策略、利差损风险评估与应对、人工智能应用与展望等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详细的回应与深入的分析。这一系列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头部险企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险资入市: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年报数据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结果。2024年,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这五家A股上市险企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具体来看,分别同比增长88.2%、108.9%、47.8%、64.9%、201.1%。如此快速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端的有力推动。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指出:“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时间跨度长、连续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这使其与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天然契合。”近年来,中国人寿不断增加权益配置规模。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长期投资的特点,该公司强化了投研能力,建立了长周期考核机制,以此提升投资的稳定性。
今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将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策略总结为“做长、做宽、做深”三个关键要点。“做长”,就是要坚定支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宽”,是指进一步抓住市场新机会,丰富投资品种、多元化投资策略,尤其要关注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新经济特征的投资项目,把握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高质量投资机会;“做深”,则是要不断增强投研能力。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表示:“作为中长期耐心资本和机构投资者,中国平安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该公司保持对新能源、新质生产力、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密切关注,同时将坚持穿越周期的稳健配置策略,力求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利差损风险:做好资产负债管理
当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单合同平均预定利率时,就会产生利差损。简单来说,如果保险公司售出了大量高利率保单,但自身的投资收益无法支撑这些高利率,就会面临亏损风险。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新华保险总裁、首席财务官龚兴峰介绍,新华保险通过细化客户需求来应对利差损风险。对于保守稳健的客户,提供对利差依赖较低的保障类产品;对于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客户,提供浮动收益型产品,让客户与公司共同分享投资收益。
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2025年,人保寿险将借助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入手,优化产品业务结构、提高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以有效提升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的能力。
人工智能:主动拥抱新技术
对于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多家上市险企都展现出了积极拥抱新技术的态度。
人保集团副总裁张金海称:“人保集团在风控、销售、承保、理赔等主要业务场景持续构建智能应用体系,这使得保险服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中国人寿副总裁阮琦透露,中国人寿早在2017年就开始引入深度学习技术。目前,已经构建了多能力融合的人工智能平台,能够提供14项AI基础能力,并深度应用于200多个业务场景,基本覆盖了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
秦泓波介绍,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新华保险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坚实的基础。今年2月,新华保险接入DeepSeek两款模型,为公司内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搭建了技术基础平台。下一步,公司准备在代理人赋能、客户体验提升、内勤办公等方面全面推动大模型落地。
张金海表示:“保险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风险评估精准度、优化核保和理赔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促进保险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过,他也提醒,保险行业数据涉及客户隐私和行业稳定,因此要高度关注并正确认识国产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本文通过对多家上市保险公司2024年年报的分析,展示了险资入市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推动利润增长、各公司积极应对利差损风险以及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等情况,体现了头部险企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策略和方向,同时也强调了在发展过程中需关注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