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财务投资到实质掌控,叶国富对永辉的野心有多大? 叶国富“食言”夺权永辉,变革之路何去何从?

本文聚焦于名创优品叶国富在投资永辉超市后,从宣称只做财务投资到实质掌控永辉的一系列事件。详细介绍了夺权过程、原因以及永辉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叶国富主导的改革举措及其必要性。

在商业的风云变幻中,叶国富这次“食言”了。

时间回溯到2024年9月,在那次重要的电话会议上,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言辞清晰地表明,名创优品不会去控制永辉超市董事会,更不会成为实际控制人,并且会采用权益法来核算这笔投资。然而,如今的局面却与当时的说法大相径庭。

在永辉董事会提名的6名非独立董事人选中,名创系和永辉系各占3人。值得注意的是,原CEO李松峰未能入选,而且永辉超市也没有续聘CEO。3月20日,永辉发布公告,董事会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而叶国富正是这个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这就意味着,虽然叶国富没有永辉CEO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将权力集于一身,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CEO,真正掌控了永辉。

此消息一经传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媒体用“夺权”来形容这一事件,网友们也纷纷调侃:“入股时说我们是财务投资者,现在成了‘摄政王’!”那么,叶国富为何要如此急于夺权呢?经过深入探究发现,他的这种急切其实是有原因的,如果永辉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发展,可能真的会陷入绝境。

夺权大戏:急转弯、原CEO出局、兄弟背向

2024年5月,永辉开启了学习胖东来的商超调改之路。在胖东来热度的带动下,永辉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同年9月,名创优品斥资62.7亿元,通过向京东、怡和集团旗下子公司收购股份的方式,获得了永辉超市29.4%的股权,一跃成为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这一收购创下了近年来中国实体零售领域单笔收购的最高纪录。当时,张靖京提出了名创优品只做财务投资者的说法,尽管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但媒体上诸如“‘赌徒’叶国富,一把赚百亿”“叶国富‘抄底’爆赚百亿浮盈”“叶国富抄底永辉,给资本的震撼一课”等报道铺天盖地。

然而,3月17日,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急转弯”发生了。当天,永辉超市举行第六届董事会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提名的6名非独立董事人选中,名创系占据3席,原CEO李松峰出局。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董事会暂未聘任公司CEO,虚位以待”。

对于这一情况,永辉创始人之一的张轩宁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他指出,“当前高级管理议案中,未涉及CEO安排,这令人深感忧虑”。他还对李松峰带队学习胖东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战略规划的稳步推进对公司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有趣的是,张轩宁的弟弟张轩松全票当选为董事长,从他的投票行为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支持哥哥的提议,兄弟二人在此事上意见相左。

凭借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再加上永辉创始人兄弟俩的意见分歧,名创系,或者说叶国富,强势掌握了话语权。紧接着,3月18日,永辉发布招聘CEO的公告;两天后,又发布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的公告,叶国富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其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叶国富这一系列急迫、迅猛的操作,甚至惊动了上交所。上交所对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治理事项下发了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快对慢的暴击:夺权亦夺心

叶国富为何会“食言”并急于夺权呢?一个关键因素是,原CEO李松峰带领下的永辉发展速度过于缓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李松峰主管的永辉超市仅完成了31家门店的调改。不仅如此,部分地区供应链的建设也进展迟缓。据“财中社”报道,东北市场的供应链建设耗时6年都未能投入使用。2018年,永辉超市开始建设东北仓储中心,但直到2023年年报发布时,该仓储中心的产权证书尚未办理,固定资产仍未正式运营。

在张轩宁看来,这种缓慢的速度或许是“战略规划的稳步推进”的体现,但这与叶国富一贯的风格截然不同。叶国富创立名创优品后,以“快”甚至激进的风格闻名。仅在2024年,名创优品就在海外净新开631家门店,英国市场门店总数同比激增60%。在这种鲜明的风格下,尤其是在叶国富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出路”的情况下,他显然不愿意“坐等”永辉缓慢发展。

于是,叶国富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以“快”为首要原则。他宣布永辉超市2025年调改门店将达到200家左右,并关闭250至350家门店。这意味着调改速度将是前一年的6倍多,关店数量大约需要每天关掉近1家,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远超此前的管理层。次日,永辉就宣布黑龙江、吉林12家门店将于4月18日停止营业,并宣布与比优特超市达成门店转让协议。可以看出,叶国富正在将“快”的打法深入贯彻到永辉的管理运营中,让“快”成为永辉改革的新“心智”。从五代十国时期重臣冯道所著的《权经》中“夺权亦夺心”的角度来看,叶国富实施“快”对“慢”的暴击,既是在夺取权力,也是在争取人心,从此开始重塑永辉的发展模式。

若不全面加速改革,永辉真没救了

总体而言,叶国富正在主导永辉超市进行三大变革。具体包括:一是组织变革,大力推进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二是运营变革,持续推动学习胖东来模式;三是供应链变革,积极推进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这三大变革分别对应增效、提质、降本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永辉的盈利能力。用叶国富的话来说,2025年的核心目标是“减亏”,主要依靠“三提两降”,即提人效、提业绩、提毛利,降成本、降费用。

永辉之所以需要进行这样的变革,是因为它已经深陷亏损的“泥潭”许久。根据财报数据,永辉超市2021年净利润亏损39.44亿元、2022年净利润亏损27.63亿元、2023年净利润亏损13.29亿元。对于2024年,永辉此前发布预告称,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7.06%,短期借款44亿元,应付账款75.7亿元。算下来,四年亏损接近100亿元,财务状况十分严峻。

需要注意的是,调改和关店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据媒体报道,每家门店调改的硬件投资接近千万,2025年要调改200家左右,这笔支出将超过15亿元;另外,关掉两三百家门店的费用也不容小觑。更何况,去年名创优品砸巨资收购永辉,几乎耗尽了所有账面现金,现金流变得紧张。今年1月,名创优品还宣布发行总额合计5.5亿美元(约合39.95亿元)的可转债,以补充现金流。

综合来看,叶国富急于夺权、全面加速改革,是希望永辉能够迅速摆脱困境,朝着他认定的“唯一出路”快速前进。反之,如果继续采用以往“慢”的发展模式,在当前消费环境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永辉很可能会继续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正如俗话说的,用老人,走老路,很难抵达新的地方。不过,全面加速改革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具体的执行情况。目前,叶国富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本文详细讲述了叶国富从宣称只做财务投资到实质掌控永辉超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高层变动和事件。分析了叶国富夺权的原因,主要是原管理层发展速度缓慢,与他的“快”风格不符。同时指出永辉超市长期亏损的现状,叶国富主导的三大变革是为了提升其盈利能力。但改革效果尚待观察,叶国富只是开启了改革的序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财务投资到实质掌控,叶国富对永辉的野心有多大? 叶国富“食言”夺权永辉,变革之路何去何从?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