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围绕海淀区召开的传染病前置软件部署会议展开,介绍了会议中各领导和专家的发言内容,包括强调部署前置软件的意义、指出民营医疗机构部署面临的困难、介绍软件功能及技术环节等,还提及了海淀区此前的部署成果以及未来将率先建立公立与民营机构传染病数据互通网络的计划。
在这场重要的会议上,会议的序幕正式拉开。首先,赵磊科长着重强调了部署前置软件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传染病报告从以往的被动监测转变为主动监测,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一次升级,更是监测理念的一次革新。这种革新意味着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心副主任华伟玉在会议中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营医疗机构在未来部署工作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疗机构在传染病工作方面的经验相对匮乏,技术力量以及电子病历系统基础也相对薄弱。面对这样的形势,华伟玉副主任明确指出,需要由院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到部署工作中来。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相互协作,以此确保能够按期、顺利地完成部署任务。
接着,北京市疾控信息中心副主任栗园为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前置软件的各项功能。通过栗园副主任的介绍,参会人员对前置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总体认识,为后续的部署工作奠定了基础。随后,北京市疾控信息中心技术专家黄家鑫对前置软件部署的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不仅深入剖析了技术要点,还对前期在部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后续的部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区疾控中心信息统计科科长孙亚敏则对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进展进行了总体的安排,使得整个部署工作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回顾2024年,海淀区已经逐步完成了辖区内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部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到了2025年,海淀区更是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作为北京市首个开启民营医院软件部署工作的辖区,海淀区将率先建立起公立与民营机构传染病数据互通网络。这一举措无疑将在监测预警响应一体化的进程上迈出关键的一步,对于提升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围绕海淀区传染病前置软件部署会议展开,阐述了部署软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民营医疗机构部署面临的困难及应对办法,介绍了软件功能、技术环节和工作安排。同时提到海淀区2024年公立医疗机构部署成果,以及2025年将率先建立公立与民营机构传染病数据互通网络,推动监测预警响应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