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河南郑州有3名爱心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使得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0例。文中详细介绍了这3名志愿者的捐献故事,还提及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3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一场充满爱与希望的善举正在上演。3名爱心志愿者同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一暖心的举动,让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数量突破了1500例,达到了1502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多种恶性疾病的关键手段。正因如此,造血干细胞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命种子”的美誉。每一位适龄且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有可能为患者带来重生的曙光。
当日,来自郑州的李杨、孙竟航、张跃洲3位爱心人士,分别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郑州的爱心人士李杨,成为了河南省第15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李杨是一名公司职员,2024年3月,在公司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他怀着一颗助人之心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仅仅过了8个月,他就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面对这个消息,他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捐献,并积极配合整个捐献流程。在捐献当日,他还特意为患者写下了一封鼓励信,信中写道:“病魔并不可怕,只要你不低头,就一定能战胜它,愿你早日康复。”
“入库时没想那么多,听工作人员说有机会救人,就立刻加入,希望能在未来帮助需要的人。”孙竟航在2019年6月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1月,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并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了河南省第150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感慨地说:“能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张跃洲从2003年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到3月21日顺利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整整等待了22年。今年43岁的张跃洲是郑州市二七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当得知患者与自己儿子同龄时,他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捐献当天,他的儿子特意全程陪同,见证父亲履行这场“生命之约”。张跃洲也成为了河南省第150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据河南省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河南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始于2003年1月。截至目前,已经拥有16.92万人份志愿捐献者资料,1502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一成绩位居全国第四位。
在20多年的时间里,凝聚着河南人爱心的“生命种子”,不仅为国内31个省(市)及港台地区的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还播撒到了韩国、美国、荷兰、阿根廷、阿富汗、新加坡、比利时、以色列等国家,为海外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3月21日郑州3名爱心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使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0例。介绍了3位志愿者的捐献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爱心与担当。同时说明了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成果及影响,其“生命种子”不仅惠及国内多地,还远播海外。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