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俄乌冲突,详细介绍了俄军在多地的控制情况,着重讲述了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经过、双方表现及损失,分析了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的意图和失败原因,还提及了当前俄乌战场新的局势动态。
据最新战报显示,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军目前已经牢牢把控了卢甘斯克大约 99%的地域。不仅如此,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地区,俄军的控制范围也均超过了 70%。可以说,当下俄军在整个战线上稳稳地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全面击溃乌军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在库尔斯克方向,自进入三月份以来,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军突然对兵力进行了调整,并且大规模地投入使用了包括无人机、火炮、重型炸弹等在内的多种武器。这一系列行动使得列别捷夫卡方向上的公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炼狱,沿着整条公路,随处都能看到被毁坏的车辆残骸,一片狼藉。大约八百名俄军“敢死队”更是通过天然气管道,对乌军指挥部发动了“向心突击”。在前后夹击的强大攻势下,乌军全线崩溃,士兵们慌不择路,纷纷往苏梅州方向溃逃。
对于库尔斯克地区被俄军成功收复这一事实,基辅方面的表态显得相对含蓄。他们声称乌军在库尔斯克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即将停止行动,言下之意是乌军是按照计划进行撤离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溃败。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库尔斯克前线指挥部服役的“安东”以及另一名乌克兰士兵“德米特罗”,用“灾难性”“仿若恐怖电影中的场景”来描述乌军的撤退状况。这表明乌军的撤离并非是有计划的行动,而是在战场上遭受重创后的无奈之举。
如今,俄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库尔斯克地区,一些志愿者也开始逐步对战场进行清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乌克兰军方在库尔斯克地区损失的兵力总数已经超过了 6.9 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不少外国的雇佣兵。此外,包括装甲车、坦克、防空导弹等在内的七千件军事装备被俄军摧毁。如此巨大的损失,对乌军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原本,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其政治意义相比实际的战略意义更为关键。乌克兰的这一行动主要是企图为美国民主党的大选提供支持,同时也想为自己在未来和俄罗斯的谈判中争取更多的筹码。毕竟,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俄罗斯本土从来没有被外国军队侵占过,虽然乌克兰此次进攻带来的损害不算巨大,但侮辱性却极强。
但很明显,乌克兰极大地低估了普京的战略格局。俄罗斯并没有把在乌克兰前线的主力撤回,专门用来全力攻打库尔斯克,而是一直按照既定的安排在乌克兰境内进行攻城略地的行动。尤其是红军城的失陷,让俄军在乌东战场获得了极具决定性的优势。
相反,库尔斯克战场却成为了乌军的绞肉机。身处进退两难境地的乌军只能不断增援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在近半年的消耗战里,库尔斯克反倒成了乌军的痛楚所在,就像一个无法堵住的黑洞,不断吞噬着乌军的有生力量,让乌军损失惨重。
目前,俄军正在苏贾地区不断集结兵力,并且始终没有放弃向苏梅地区突破的尝试。一部分规模较小的步兵队伍,特别是特种部队小组,试图跨越边境。为了构筑新的防线,3 月中旬,乌克兰国防军在撤离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大部分区域之后,就已经转移到了苏贾以西事先设定好的阵地。种种迹象表明,俄乌之间新的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序幕。
本文详细介绍了俄乌冲突中俄军在多地的控制优势,重点讲述了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情况,包括俄军的战术行动、乌军的溃败、双方的损失等。同时分析了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的意图和失败原因,最后指出当前俄乌战场新的局势动态,新的血战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