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北京生态环境执法:跨区域联动,助力环境质量提升

本文围绕北京市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智慧监管提升执法效率、推行“执法 + 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跨区域跨部门强化执法合力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还展示了生态环境处罚案件数量的下降趋势。

记者于3月24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2024年,全市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多达1.23万起。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既让违法企业无机可乘,又能让守法企业安心经营,为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智慧监管成为提升执法效率的关键。过去一年,全市固定源非现场检查占比接近50%。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智慧监管的典型场景。

“这家重点排污单位的在线数据存在异常,今早9点至10点企业废气排口的数值出现了零值。”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的执法队员在开展日常非现场巡查时,通过自动监控监管平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线索。随后,结合其他监测手段,执法队员发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治污设施没有正常运行,极有可能存在废气直排环境的情况。执法队员迅速启动现场核查程序,马不停蹄地前往企业深入调查。

这仅仅是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智慧监管应用的一个缩影。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以综合执法平台为基础,将热点网格、物联感知、油气在线监控、机动车尾气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深度融合。通过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区域环境动态信息,精准锁定排污异常的污染源。这样一来,执法人员到现场后就能“直奔问题”,实现“数据巡查、综合分析、证据固定”全流程非现场执法。

智慧监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水平。2024年全市固定源非现场检查占比近50%,而且非现场执法发现问题的查实率高达72%。这意味着,虽然执法人员未到现场,但大部分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都是准确无误的。

与此同时,全市在执法过程中还体现了柔性执法的理念。据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赵志威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积极推行“执法 + 服务”模式,旨在为守法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秉持着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全市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案件达到了637起。

“执法 + 服务”模式能够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例如,朝阳区有一家品牌餐饮连锁店,在开店审批后尚未建设前,执法人员就主动上门服务。他们结合餐饮业排放油烟、噪声的情况,以及这家店临近居民住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建议。并且在该单位正式运营前,开展了废气、噪声的监督性检测。截至目前,这家店开业后从未接到过居民投诉。

“现场帮扶、清单服务、主动普法”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违法风险。通过现场帮扶指导,执法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做到防患于未然。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及时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诚信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同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为企业提供行业守法指南和违法风险清单。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实施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2024年,修订完善了《北京市生态环境领域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了47类不予处罚情形。对于未造成危害后果并及时改正的轻微违法情形,依法不予处罚,并通过说服教育、提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教育、引导、督促当事人提升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力度,纵深推进和完善信息共享、监管联合、执法联动、区域联防的综合执法联动体系。

在区域联动方面,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执法联动不断深入,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依托京津冀协同执法平台,推动移动源执法结果和执法处罚信息共享,避免短时间内同一车辆在两地两次受到处罚。同时,重点关注已被处罚的车辆,督促其整改,避免再次违法。

在部门联动方面,加强多部门协同配合,对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重点打击。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专项整治;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整治,推动问题整改;与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建立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全链条严查“黑加油”违法行为,从源头防止劣质油品导致的环境污染;联合市城管执法、水务等部门,定期开展扬尘、餐饮、流域等执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企业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全社会环境守法意识的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环境合规合法性不断提高。2025年是新环保法实施满十周年,以重型柴油车为例,其超标率从2018年的10%下降到了2024年的2%。与之相对应,生态环境处罚案件也呈现下降趋势。与2018年相比,2024年固定源处罚案件数量下降近52%,移动源处罚案件数量下降90%以上。

本文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多方面成果。智慧监管提升了执法效率,“执法 + 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强化了执法合力,同时生态环境处罚案件数量的下降也反映出企业环境治理和守法意识的提升。这些举措和成效为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北京生态环境执法:跨区域联动,助力环境质量提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