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聚焦广东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介绍了其近年来取得的显著营收成果,重点阐述了广东推动该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所采用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新算法,包括加大投入、减轻负担、凝聚产业合力和消除发展痛点等方面,最后指出这一算法构建了产业生态闭环,为建设文化强省注入动力。
在近几年的发展浪潮中,广东的数字创意产业宛如踩着“风火轮”,一路高歌猛进。以营收情况为例,2020年印发的《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 – 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曾做出预期,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要突破6000亿元。然而,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就已经增长至5728.02亿元。2023年,更新升级版的《行动计划》提高了2025年的预期目标,令人惊喜的是,当年底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一举突破6233.38亿元,提前两年就完成了“突破6200亿元”的目标,这一成绩无疑彰显了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
那么,如何推动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呢?经过仔细梳理和分析,广东给出了一套简单而清晰的新算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加,加大投入,厚植发展沃土。
这一举措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以及持续加码的投入上。一方面,广东不断完善动漫游戏、影视生产、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重点行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让企业能够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广东统筹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资、省电影专资等专项资金,积极办好“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等活动和平台。这些举措吸引了耐心资本的注入,让好的创意能够得到资金支持,陪伴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减,减轻负担,激发企业活力。
广东深谙“轻装上阵”的发展智慧,在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做减法。从优化审批备案流程,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再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广东不遗余力地为数字创意企业发展“减负松绑”。同时,广东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创新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等人才计划。这些计划吸引了更多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粤工作。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引才成本,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乘,乘数效应,凝聚产业合力。
在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呈现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画卷。从广州天河科韵路11公里创造千亿产值的奇迹,到东莞的动漫衍生品占据全球四分之一市场,再到汕头澄海玩具平均每天推出超1000款新品,“广深双核引领 + 地方特色各异”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在这种格局下,产业链上下游的聚集效应不断增强,正书写着乘数效应的传奇。此外,广东高标准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吸引了更多优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在产业园中相互协作,构建起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增强了数字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除,消除痛点,打通发展脉络。
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痛点。例如,针对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广东明确了强化优质内容供给能力、建设优质IP资源库、推动IP版权增值等方面的工作措施,着力提升广东品牌的竞争力。针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最新出台12项支持举措,谋划一批“十五五”新的重大牵引性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这个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只有消除这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广东数字创意产业才能够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广东的“加减乘除”新算法,本质上是构建了一个“政策 + 产业 + 文化 + 人才 + 技术”的生态闭环,这也是广东以数字创意为引擎建设文化强省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大投入、减轻负担、发挥乘数效应、消除痛点等一系列举措,广东正逐步构建起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创意产业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先介绍了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近年来在营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接着详细阐述了推动该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加减乘除”新算法,涵盖加大投入、减轻负担、凝聚产业合力和消除痛点等内容,最后指出该算法构建生态闭环,助力广东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数字创意产业体系,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