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太原懿曲社:从艰难起步到曲艺新地标,太原懿曲社:以热爱之名,开启曲艺人生新篇

文章讲述了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懿曲社相声茶馆的发展历程。一群来自不同行业的曲艺爱好者,出于对相声的热爱走到一起,创办了懿曲社。他们克服了演出环境艰苦、吸引观众困难等诸多问题,坚持走市场发展路子,融入本地文化进行演出。随着时间推移,懿曲社渐渐有了名气,成员们不断创新节目,同时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政府项目的支持也为其带来了更多机遇,如今形成了共赢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游客。

在下午五点半这个下班高峰期,人群如同潮水般从各个工作场所涌出。文化馆馆员马菁原、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冯浩、品牌策划师孟杰、会计师牛晨曦,还有在物业公司上班的樊星等,纷纷告别了各自忙碌的岗位。他们穿梭在拥挤的车流和熙攘的人群中,目标明确地朝着同一个地方奔去——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懿曲社相声茶馆(以下简称“懿曲社”)。

食品街上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在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外,懿曲社那显眼的招牌和太原莲花落的旗子格外引人注目。白天的时候,懿曲社的二十多名成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而到了晚上,他们换上大褂,精神抖擞地站上舞台,开启了属于他们嬉笑怒骂、充满欢乐的曲艺人生。

演出团团长马菁原是天津人,从小就浸润在相声的氛围中。在山西读大学时,他被相声演员崔喜跃引入了相声的大门,从此便深深痴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大学毕业后,马菁原进入山西省文化馆工作。闲暇之余,他就会和七八个师兄弟一起,到公园给遛弯的大爷大妈们说相声,过过嘴瘾。有时候,他们也会承接一些婚庆、饭店伴餐的演出。

回忆起那段日子,他们都感慨“挺苦的”。那时候,太原并没有专业的相声园子。在饭店演出时,他们就像在唱独角戏,顾客们只顾着自己吃饭,还没等他们把“包袱”抛出去,一桌子人就吃完离开了,演出效果十分惨淡。

一次机缘巧合,马菁原结识了巴栋、梁玉林这两位同样热爱相声的人。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太原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声园子。2017年6月,懿曲社相声茶馆正式开业。然而,随着园子的开业,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节目安排、票价制定、档期规划、宣传推广以及日常管理等。懿曲社负责人巴栋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走市场的发展路子,实行管演分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懿曲社选址在人流量很大的步行街。马菁原介绍说:“这里以前是个饭店,后台就是饭店后厨,空间很狭窄。”说着,他从门外挤了进来。只见演出服装、柜子和一张桌子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房间,十多名演员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后台聊天、对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园子刚开业的时候,吸引观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演员们要在门口卖力演出,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巴栋说:“以前不是线上购票,现在我们组建了微信观众群,卖票更有针对性,这些微信都是售票时一个个加上的。”他翻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群聊,还会在里边分享当日的节目单。

懿曲社的演出以传统相声为主,同时融入了本地文化、新闻和方言段子。演出的好坏能直接通过票房和口碑体现出来。在这8年的时间里,凭借着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懿曲社渐渐有了名气。

居住在晋中市榆次区的冯浩是往返园子最远的演员。每周有五六场演出,冯浩下了班要在晚高峰时段跨市赶来,演出结束回到家时往往已近午夜。他笑着说:“热爱的事成了副业,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增加点收入,挺好的。”王名乐是国家级非遗太原莲花落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把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到表演中,深受观众欢迎。这几年他还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带着太原莲花落从园子走向了舞台剧、文旅推介、非遗传承活动的舞台。

懿曲社成员之间有个约定,每人每月至少上一个新节目,以此来保持观众的新鲜感。在浓郁的相声氛围影响下,原本在园子里做服务员的“00后”李文哲和曹晋涛也开始跟着马菁原学艺。目前,他们一周能演两三场,一边工作,一边演出,一边打磨自己的技艺。

在懿曲社成立的8年时间里,太原积极推动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新的地铁修到了食品街门口,与之紧邻的钟楼街也改造升级成了文旅街区,这给懿曲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不过,单打独斗、缺乏宣传和曝光度是懿曲社这样的民营文化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迎泽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太原府城游”项目,将懿曲社纳入线路并作为文旅集章活动的盖章点之一,还设计了专属的相声印章,为懿曲社引流。

如今,园子拉动周边业态、周边业态吸引客流反哺小剧场的共赢模式逐渐成形。马菁原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带着汉堡、喝着奶茶来听相声。去年《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文旅,又多了很多五湖四海的游客捧场。”

“说一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学一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夜幕降临,懿曲社的演出又开场了,那欢快的笑声和精彩的表演,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曲艺的热爱和坚持……

本文围绕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懿曲社相声茶馆展开,详细讲述了其创办背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成员们凭借对相声的热爱,克服了演出环境不佳、吸引观众难等问题,通过创新节目、融入本地文化等方式逐渐积累了名气。同时,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政府项目的支持为其带来了新机遇,形成了共赢模式,让懿曲社在传承和发展曲艺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太原懿曲社:从艰难起步到曲艺新地标,太原懿曲社:以热爱之名,开启曲艺人生新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