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浙财大校长魏江与27位教师代表围桌而谈,就教师分类管理、青年教师培养等教育教学痛点难题展开深入对话,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校长认真倾听并表示将逐步改进问题,同时强调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在3月21日这一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魏江与27位教师代表围坐在桌旁,一场深入且意义重大的对话就此展开。此次对话直面教师分类管理、青年教师培养、“三风”建设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痛点难题,旨在探寻更优的教育发展路径。副校长董进才、校党委副书记程爽,还有党校办、宣传部、人才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出席了这场会议。
分类管理“破界”:让每位教师找到“星辰大海”
会议现场,教师代表们结合自身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踊跃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教师提出:“能否更加规范学生请假制度?”也有教师建议:“是否可以通过共享师资资源的方式,多开展一些小班教学的课程?”在职称评审方面,有教师直言:“职称评审标准是否可以更加弹性?尤其对高级别成果认定更加宽容些?”同时,关于教师分类考核和管理,也有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分类考核是否可以打通?”“教师分类管理中,教师的岗位、职称是否有更加软性弹性渠道?”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与教师专长,部分教师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他们认为,应该允许教师根据研究周期或职业规划,在分类体系中灵活转换赛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标签固化”的问题。
对于课堂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有教师代表建言强化“高阶性课程”建设、推行“金课认证”。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教学内容创新、降低“分数宽容度”在评教中的权重,增加“课程挑战度”“能力获得感”等维度。面对“课程与行业脱节”问题,有教师建议增加一些实践类课程,以此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有教师提出,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专长设立分类评价体系,让擅长课堂创新的教师“教有所荣”,让深耕理论研究的学者“研有所誉”。
魏江校长认真倾听了教师们的意见建议,他表示,教师们以高站位、大格局理解学校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困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具体有效。后期学校将多加强与教师们的沟通,这些交流中涌现出的许多新点子,体现了大家对学校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学校将围绕教师们“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下一步综合改革,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步改进。魏江校长还强调:“让教师的每一份用心都被看见,让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有回响”。
魏江校长着重强调,在大变革时代下,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神圣殿堂,要始终坚守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使命。教师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学校要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浙财大获得职业尊严与精神归属。下一步,学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财经战略”高质量发展,并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新培养体系”,与时俱进优化学科和专业化改革和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三风”建设。
针对接下来的工作,魏江校长提出三点意见:一要进一步推进“三个坚定不移”;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回应学生需求;三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做好荣誉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改革创新与发展,做好会后的后半篇文章。
本文围绕浙财大校长与教师代表的对话展开,教师们积极为教育教学问题建言献策,校长认真倾听并表示将逐步改进。同时强调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此次对话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