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探秘聂耳小提琴:奏响革命旋律的传奇瑰宝,从聂耳的小提琴,感受革命文物的磅礴力量

本文将带领读者跟随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专栏,走进云南省博物馆,一同探寻聂耳的小提琴背后承载的革命历史与音乐传奇。

革命文物,宛如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它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过往,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这个特别的专栏里,我们将开启一场红色之旅,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主题场馆,“打卡”红色地标,“云鉴”红色馆藏,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云南省博物馆的一件珍贵馆藏文物——聂耳的小提琴。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聂耳,这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于1912年2月14日出生在云南昆明,祖籍是云南玉溪。他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

在聂耳留下的日记中,这把小提琴频繁出现,字里行间满是他对小提琴的热爱。他曾写道:“今天和小提琴的感情特别好,有空便回来拉,开过三次琴箱。”还立志“从今年第一天第一时起便不断地努力练习小提琴。”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日记里依然记录着:“明天开始新计划,随时不忘的是读书!拉琴!”这把小提琴就像他最亲密的伙伴,一路陪伴着他,成为他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就人民音乐家辉煌的关键“神器”。

1935年2月,田汉在完成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后不幸被捕。聂耳听闻此消息后,毅然主动提出为《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作曲。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酝酿与构思,他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抵达日本东京,又历时半个月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随后将完成后的《义勇军进行曲》寄回上海电通公司。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公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在国内广泛传播,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了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最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英年早逝后,他的遗物被家属带回国内。到了20世纪50年代,他的家人和好友怀着对他的深切怀念,将他的大部分遗物捐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其中就有这把他无比珍视的小提琴。

本文通过介绍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聂耳小提琴,讲述了聂耳与小提琴的深厚情谊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这把小提琴不仅是聂耳音乐生涯的见证,更是那段革命历史的象征,它承载着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本文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探秘聂耳小提琴:奏响革命旋律的传奇瑰宝,从聂耳的小提琴,感受革命文物的磅礴力量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