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重庆乡村设计:留住乡韵乡愁,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围绕第三届“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建设研讨会展开,介绍了重庆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以及相关人员对乡村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在巴渝大地上,一场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巴渝村景”的生动实践正在火热进行。

3月25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建设研讨会盛大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塑造乡村公共空间 留住巴渝乡韵乡愁”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共建筑的设计建设问题。同时,吸引更多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投身到巴渝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大家齐聚一堂,共同为绘就“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大美乡村新画卷建言献策。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二级巡视员赵燕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要求。为此,重庆制定了“三师一家”(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艺术家)设计下乡管理办法,积极落实补助资金,精心储备了600余名专业人才,设立了51个工作室。这些专业人才下乡服务达2.4万余人次,为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乡村建设方面的6项经验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设计下乡可复制经验清单。

赵燕还指出:“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目光投向田野,用创意点亮乡土,用设计赋能产业,设计正成为乡村蝶变的‘催化剂’。”不过,她也强调,乡村设计不是简单的“复制城市”,更不是“涂脂抹粉”。乡村设计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敬畏乡土文化、倾听村民心声,要避免“过度设计”对乡村肌理造成破坏。

因此,赵燕认为在乡村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原乡人、新乡人、返乡人的建议意见,用“民议”聚“民意”,真正让设计成果能落地、有效益,做到乡村设计服务农村、乡村振兴惠及农民。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历史风貌、民俗风情,聚焦村庄建设、乡村景观和公共设施创意设计,将现代元素与乡土特色深度融合,将传统建筑智慧、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活需求紧密结合,营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范例。

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新刚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空间才是最具有生活气息的空间。”在中国传统的乡村,所有的功能是复合的,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新时期构建新的功能复合体,为村民提供更加便利多样化的公共设施。同时,他认为乡村需要轻介入,设计要减少对建成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干扰,尽量不要破坏原有的植被,少砍树、慎填塘,要将空间与原来有关环境、地域文化产生关联,做出“留得住乡愁”的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新刚

自2021年起,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连续举办了三届乡村设计大赛,这一举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支设计团队参赛。共征集参赛作品800余件,评选出优秀作品321件,其中落地建成作品110件,这些成果大幅提升了巴渝乡村设计建设水平。2024年,第三届“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大赛共征集到157件符合公开征集赛参赛要求的作品,经评审、公示,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作品54件。

本文介绍了第三届“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建设研讨会的相关情况,阐述了重庆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包括“三师一家”设计下乡等经验被推广。同时,通过赵燕和冯新刚的观点,强调了乡村设计要尊重自然、文化和村民需求,避免过度设计。连续举办的乡村设计大赛也为巴渝乡村设计建设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整体围绕巴渝乡村建设,从政策推动、设计理念和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呈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重庆乡村设计:留住乡韵乡愁,推动乡村振兴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