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25智谱AI风云:开源挑战、商业拓展与AGI蓝图 智谱2025新征程:模型开源、商业出海与技术创新并进

本文聚焦2025年智谱在AI领域的一系列动态,包括在中关村论坛发布AI Agent及多款模型,展示其商业化成果、开源计划、海外布局,还介绍了智谱的融资情况和对AGI的战略追求,以及近期的股份制改造等内容。

2025年刚刚走过3个月,AI界已然风云变幻。在这一年中关村论坛的最后一天,智谱重磅推出了AI Agent,为AI领域再添新变数。

在当天的OpenDay上,智谱一口气发布了多款重要产品。其中有Agent产品AutoGLM沉思,还有推理模型GLM – Z1 – Air和基座模型GLM – 4 – Air0414。

(智谱CEO张鹏 图源:中关村论坛)

据了解,AutoGLM沉思可是首个集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和操作能力(Operator)于一体的Agent。它就像一个聪明且勤劳的助手,能够一边进行复杂的思考,一边执行具体的操作。

智谱CEO张鹏在论坛上透露:“2025年将会是智谱的开源年。”AutoGLM沉思核心链路的模型和技术,将于4月14日正式开源。

在发布会上,智谱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决心,毫不掩饰向DeepSeek发起挑战的意图。智谱称,GLM – Z1 – Air性能对标DeepSeek – R1,速度最高可提升8倍,而价格仅为后者的1/30,这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自从DeepSeek爆发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推出“边想边干”的AI Agent后,大家都在好奇智谱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模型即场景

DeepSeek爆火之后,从互联网大厂到AI“六小虎”,都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而智谱作为“六小虎”中第一家押注AI Agent的公司,其最新发布的AutoGLM沉思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商业潜力。

在发布会14天前,智谱悄悄开展了一项测试。他们注册了一个小红书号,专注于生活科普。这个账号内所有的内容都由AutoGLM沉思生成。令人惊喜的是,3月30日,这个拥有5000粉丝的账号迎来了第一笔商单,赚了500元,这也证明了AutoGLM沉思的商业价值。

张鹏认为,2025年将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今年2月,三星Galaxy S25系列搭载了智谱支持的Agent功能。目前,智谱已经携手金融、教育、医疗、政务、企服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AgenticLLM的落地应用。

张鹏透露,智谱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从手机端扩展到PC平台,并且正在向更多终端设备延伸,包括智能眼镜、车载系统、平板电脑等各类智能硬件,甚至还包括具身智能厂商。

近期在中关村论坛各个场馆间穿梭的乐聚夸父机器人就搭载了智谱的AI“大脑”,智谱公司主要为其提供交互导航和意图识别能力方面的支持。

在发展方向上,张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未来AI智能体的发展需要更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工作流的构建。“模型即场景。”他指出,未来智能体的应用形态,还是会与模型高度相关。尽管当前强化学习等方法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本质上仍依赖预训练基座模型的“天花板”。张鹏表示,预训练本身存在诸多待研究的问题,如架构优化、数据效率提升、训练计划设计等。作为基座模型厂商,智谱会坚定不移地坚持预训练模型。

张鹏还强调,未来大部分应用会以模型为核心,外面包上一个很浅或者很薄的产品化、应用性的壳就会变成一个产品。模型能力一旦提升,产品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开源也是张鹏一直坚持的方向。他表示:“开源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情。”针对外界对开源影响商业化进度的担忧,张鹏指出,开源不会是完全的免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用基座开源后,后期技术人员的投入、维护的成本,本地化部署的投入,都需要专业团队的介入。”所以,提供工具和平台、案例和解决方案等,也存在盈利的空间。

张鹏透露,去年公司业务整体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在应用端,公司已经与很多头部行业和企业展开合作,规模效应初显。在B端,在API价格大幅普惠的情况下,智谱MaaS开放平台bigmodel.cn 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在C端,2024年Q3上线付费功能以来,“智谱清言”预计年收入超过千万元。

近期颇受关注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中关村论坛演讲时指出,国内AI应用公司应该抓住海外市场机会,提前布局日本、东南亚和中东等竞争较小的地区。智谱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也已经悄然迈向海外。

张鹏透露,去年开始智谱就已经布局出海业务。不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重点落地区域或行业。在他看来,除了中美之外,海外对于大模型新一轮AI技术的接受、落地、研究、应用等方面,还处于国内约两年前的阶段。“目前用户的需求是从基础设施开始构建自己全链路的AI技术能力,智谱的海外业务正是聚焦这一方向。”他表示。

通往AGI的盘缠

自成立以来,智谱已经累计获得了15轮融资。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智谱的股东阵容强大,既有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等大厂,红杉、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中关村科学城、杭州城投等国资背景的基金。今年来,智谱更是密集获得国资押注,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共计给智谱投了约18亿元。

张鹏向媒体表示,融资与智谱的AGI战略息息相关。在他看来,智谱的终极目标是造出一个像人一样聪明的“脑子”,之后工程上的事情就会相对较少,只需要给它配上“手”和“眼睛”,它就能像人一样完成很多工作。

张鹏认为,公司在智能体等技术的探索上已经走到行业前列。但完成像AGI这样从0到1的创新,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期间需要不断砸钱做技术研发,投入会非常大。“我们融了多少钱,拿了多少收益,其实都是AGI道路上盘缠。所谓盘缠,就是花掉这笔钱只为了通往目的地。”他形象地说。

张鹏觉得智谱是一家技术和商业化“两条腿走路”的公司。对于AGI这类前沿探索,智谱需要花大钱试错,风险较高;等到了推广阶段,重点就变成怎么把技术用好、怎么跟市场结合了。“因此我们会做好长期规划,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来合理分配资源。”他表示,“重心也会在过程中动态调整。”

张鹏认为,目前智谱来到了一个必须要深入到产业和应用当中去吸取营养回馈技术研发的阶段。他透露,智谱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目前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资源倾斜。但从整体核心任务和资源投入来看,智谱更多资源还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上。

第一个季度刚刚过去,智谱的2025年进化还在继续。近日,智谱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智谱AI关联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未上市)。

张鹏坦言,2025年,市场的一些变化影响了整个AI界的原有模式和商业路径,智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变化也会带来十倍以上的增长机遇。”他表示。

本文围绕2025年智谱在AI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智谱在中关村论坛发布多款重要产品,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决心。在商业化方面,AutoGLM沉思已实现盈利,且业务在多领域拓展并迈向海外。在技术研发上,坚持开源和预训练模型,持续投入资源。同时,智谱获得多轮融资,与AGI战略紧密相关,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以适应市场变化,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25智谱AI风云:开源挑战、商业拓展与AGI蓝图 智谱2025新征程:模型开源、商业出海与技术创新并进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