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呷哺集团旗下火锅品牌凑凑和呷哺呷哺的经营现状,通过梳理门店闭店情况、营收利润数据等,分析品牌面临的困境及未来策略。
在火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凑凑火锅的经营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凑凑火锅在深圳共有14家门店,然而其中位于来福士广场店和壹海城店已经歇业关闭。
“凑凑”这个火锅品牌,曾经可是备受消费者青睐,前两年在不少地方甚至屡屡出现大排长队的火爆场面。但好景不长,今年2月,凑凑位于广州的首家门店天环店正式歇业。实际上,凑凑火锅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关店,一年亏损超3.5亿元。
3月27日,呷哺呷哺(0520.HK,下称“呷哺集团”)公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呷哺集团实现收入47.5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跌了19.65%,净亏损达到4.01亿元,其中关店及减值带来的损失就高达2.62亿元。这已经是呷哺集团连续四年录得亏损了。2021年 – 2023年,呷哺集团分别录得净亏损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算下来,四年时间累计亏损11.83亿元。截至3月28日收盘,其股价报0.86港元,市值为9.34亿港元。
呷哺集团旗下拥有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和定位中高端的火锅品牌凑凑。相比之下,凑凑明显承受着更大的压力。2024年,凑凑新开餐厅13家,但关闭餐厅多达73家,门店数净减少60家。截至2024年年底,凑凑门店数为197家。这不仅是凑凑餐厅数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也是其闭店数最多的一年。回顾2023年,凑凑关闭15家餐厅,新开48家餐厅;2022年,凑凑关闭3家餐厅,新开44家餐厅。
在呷哺集团录得的4.01亿元亏损中,来自凑凑餐厅的亏损就接近九成。2024年,凑凑餐厅收入同比下跌了26.55%,降至19.48亿元,经营亏损为1.82亿元,净亏损为3.53亿元。人均消费也从142.3元下滑至123.5元,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0次/天下降至1.6次/天,同店销售额下跌32.0%。
自2022年起,凑凑就陷入了亏损的局面。虽然在2023年,凑凑的营收止跌回升,而且亏损与2022年接近。2022年 – 2023年,凑凑分别实现收入22.05亿元、26.1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309.2万元、9837.8万元,然而到了2024年,其净亏损大幅上涨260.20%。
实际上,在发布2023年财报时,呷哺集团就承认凑凑的价格还是偏高。消费市场的变化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便推出了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过去两年,凑凑一直在尝试降低客单价。2021年 – 2024年,凑凑的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140.6元、150.9元、142.3元、123.5元。但从经营表现来看,降价并没有让更多消费者选择凑凑。毕竟,选择降价的火锅品牌不止凑凑一个,海底捞、怂火锅也在不断降低客单价。去年海底捞的客单价从99.1元下降了1.6元,怂火锅的客单价从113元下降至103元,相较而言,降价后凑凑依然比另外两个品牌要贵。
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2025年,凑凑将保持谨慎的开店策略。在中国内地市场,其仅会选择优质商场开店,同时继续加快境外市场的布局,包括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继续开店。
相较之下,呷哺呷哺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收入和利润依旧呈现下滑趋势,只是还不至于亏损。2024年,呷哺呷哺收入同比下跌了13.06%,降至26.29亿元,经营利润为9005.3万元,净利润为1828.9万元,其中净利润同比下跌了83.96%。去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水平从62.2元下跌至54.8元,翻台率从2.6次/天下跌至2.5次/天,同店销售额下跌23.3%。
呷哺呷哺同样也出现了门店收缩的情况。去年其新开门店65家,关闭门店138家,截至2024年12月底,呷哺呷哺门店数为760家。不过,呷哺集团预计今年将新开呷哺呷哺餐厅不少于95家,并且将深耕北京、河北、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
除了凑凑和呷哺呷哺外,去年呷哺集团还关闭了8家定位于高端的烤肉品牌趁烧的门店。自去年7月起,趁烧品牌门店已经悉数关闭。去年一年,呷哺集团累计闭店数为219家,截至2024年年底,呷哺集团合计拥有餐厅957家。
综上所述,呷哺集团旗下各品牌在2024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凑凑火锅亏损严重,门店大量关闭,客单价调整效果不佳;呷哺呷哺虽未亏损但收入和利润下滑,门店也有所收缩。未来,凑凑采取谨慎开店与拓展境外市场的策略,呷哺呷哺计划新开一定数量门店并深耕重点区域,呷哺集团后续发展态势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