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熬夜、噪音伤耳!专家呼吁重视听力保护与验配规范,老龄化背景下:助听器验配亟待规范,新标准即将登场

本文围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听力损失人群占比提升这一现状展开,介绍了助听器验配领域存在的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着重阐述了即将于 4 月 1 日实施的中国首个助听器验配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情况,还提及了老年人群听力状况社区筛查启动以及耳朵保健的要点。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听力损失的人群占比也在持续上升。听力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助听器验配领域却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月 30 日,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郗昕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助听器验配领域亟需规范。他指出,在一些助听器验配中心或者听力中心,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大幅提升。

同一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韩朝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提到,目前助听器验配机构的验配师大多是由企业自行培训上岗,在验配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韩朝还特别强调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他提醒大家,保护耳朵切勿熬夜,要远离噪音。(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由郗昕参与编写的中国首个助听器验配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4994 – 2024《声学助听器验配管理》(简称:助听器验配国家标准)将于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在上海健康生活促进会听觉防护与康复专委会 2025 工作会议暨助听器验配管理国标宣讲会及助听器康复科普会议上,郗昕表示,该标准涉及民生问题。过去,耳鼻喉科医生主要以治病为主,但现在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生需要更多地面对年龄老化和噪声暴露带来的听力损害。近年来,国际医学界研究发现,听力损伤与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郗昕解释道:“一些老年人因为听力损失,无法正常理解交流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们会避免社交,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和认知障碍。”而且,当下提供助听器验配服务的场所不仅有医院,越来越多的服务来自助听器的验配中心等。他认为,要规范开展助听器的验配服务,就需要对验配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规范验配场所建设,配备相应的设备。

韩朝进一步解释说,如今,助听器的验配和调试可以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远程进行。而助听器验配是否合适对老年人群的听力影响极大。如果验配不合适,将会损害民众的听力。

郗昕介绍,助听器验配国家标准共分为六节,除了对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外,还详细介绍了助听器验配的前提、规范流程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此外,该标准还有 7 个附录,涉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为主持编写者,郗昕希望这个标准能够起到引领作用。未来,专家学者将在多个城市开展宣推活动。

当日,老年人群听力状况社区筛查正式启动。韩朝表示,目前关于中国老年人群听力状况的数据仍需完善,未来将通过筛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依据。

在采访中,谈及耳朵的保健问题,韩朝再次强调,关键在于不熬夜和避免噪音暴露。他说,人的耳朵白天会接触各种噪音,需要在晚上睡眠中进行修复,如果晚上熬夜,将影响修复过程,从而损害听力。

本文聚焦人口老龄化下听力损失人群增多的现状,指出助听器验配领域存在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即将实施的助听器验配国家标准有望规范行业,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开展老年人群听力状况筛查以完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专家还强调了不熬夜、远离噪音对耳朵保健的重要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熬夜、噪音伤耳!专家呼吁重视听力保护与验配规范,老龄化背景下:助听器验配亟待规范,新标准即将登场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