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北省宜昌市纪委监委运用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打击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腐败问题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建设、运行情况,以及通过平台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开展调查和推动治理的具体案例,展示了大数据智慧监督在正风反腐中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春日那带着丝丝凉意的清晨,一场热烈且充满专业探讨氛围的讨论,正在湖北省宜昌市纪委监委第十审查调查室内紧张地进行着。窗外的细雨,似乎也在静静聆听着室内的声音。
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率先发言:“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察觉到一些工程项目存在围标串标疑点。不过,要想确切锁定问题,咱们还得利用该平台,从投标单位、招标代理间的关系、疑似围标公司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他的话语清晰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专注。
另一位干部紧接着补充道:“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的企业综合分析功能,把重点投标公司和招标单位的关联度梳理出来,深入挖掘其中是否存在跟公职人员利益输送的问题。”大家纷纷点头,认可这个观点。
又有干部提出:“对于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要结合整治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突出问题攻坚行动,精准找出关键环节和关键对象,并且把整改落实工作抓到位。”
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叶京元和同事们围绕宜昌市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提供的疑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经过一上午的激烈讨论和认真思考,叶京元对大数据预警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明确了下一步需要平台分析的数据类目、重点对象等内容。他打算下午就协调市监管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宜昌市纪委监委积极响应,推动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这个平台汇集了超过86亿条数据,平均每天的数据共享交换量超350万条,覆盖了48个部门283个平台系统,形成了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大数据资源池。宜昌市纪委监委深度参与该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不断深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依靠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他们加强信息查询分析研判,探索形成了“数据收集、信息比对、办案引领、系统治理”的闭环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领域规范用权。
据了解,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能够一键实现流转办理。既可以横向流转至各主管监管部门,也能纵向流转到纪检监察机关。宜昌市纪委监委信息技术保障室副主任张学勇向记者介绍说:“数字技术让业务流程可视化,权力运行可追溯,也推动了监督办案从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的转变,实现了监督方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宜昌市纪委监委此前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时,大数据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副主任王炜在谈到具体工作时,对平台运行初期收到的一条预警信息印象深刻。
当时,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显示:“在猇亭区多个关联项目中,出现多家投标公司报价呈规律性递减的异常情况。”这种异常情况往往与党员干部违规用权关联性较强,属于比较隐蔽的问题线索。
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王炜坦言,发现围标的问题线索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而能够精准发现报价规律性递减的疑点更是困难重重。
该问题线索被迅速转至猇亭区纪委监委和区公安部门开展核查。核查组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比对200余条不同公司的投标信息、中标结果和项目资金实际流向,发现串标的项目都和工程老板易某某相关,而易某某中标的项目大多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某某、局长黄某审批通过的。于是,核查组迅速将目光聚焦到罗某某、黄某身上。
宜昌市纪委监委利用大数据平台深入挖掘相关问题线索,对易某某的项目投标公司以及涉嫌陪标的14家公司信息开展碰撞比对,筛查出疑点数据1954条,发现易某某中标的实际施工方为水利工程老板王某某。
结合信访举报平台数据分析,该市纪委监委发现在此之前已有反映“王某某和罗某某之间交往密切”的匿名举报。核查组随后在王某某、罗某某、黄某等人的银行流水信息中发现了端倪,调查工作就此打开了突破口。
“关联项目数量通常比较大,而且存在招投标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竞标企业不同等复杂情况。以前依靠人工筛查的方式,很难发现报价规律性递减这种情况,可能需要一到两周才能有一些头绪。现在,大数据平台很快就能抓取并分析数据,为我们的调查方向提供重要参考,帮助我们快速锁定了罗某某和黄某。”王炜感慨地表示。
在大数据平台的有力支撑下,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招标投标、工程款结算等线索跟进核查、层层深挖。经查,罗某某、黄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信息获取、项目争取、工程款结算等方面提供帮助。此外,罗某某、黄某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最终,两人均受到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平台自上线以来,共计排查出疑点数据5000余条。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循线深挖,立案25件。
大数据智慧监督并非简单地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处置更加规范。记者了解到,宜昌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疑点数据推送、线索移交、信息反馈、办案结果回流等机制,形成了“平台共建、数据共联、成果共享”的数字监督体系,让监督更加精准、有力。
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宜昌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罗某某和黄某案件暴露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总结整理关于防止“围标串标”乱象的规律认识,向猇亭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推动相关单位立行立改,形成了“监督—办案—治理”的完整闭环。
针对全市通过大数据平台发现的面上问题,宜昌市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立行立改,以精准监督促精细治理,分析数据背后的制度漏洞,推动印发《宜昌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等制度规范,推动形成工程建设领域制度成果32项,规范各类经营主体行为,形成数字化治理的长效机制。
宜昌拥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小微企业,此前中标了点军区安置房工程项目EPC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谭金城告诉记者:“现在竞标越来越规范了,在评标的时候就能把一些围标的企业快速剔除,推动整个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对我们小微企业、个体企业发展帮助很大,让我们参与竞标更有信心了。”
本文介绍了宜昌市纪委监委利用围标串标大数据分析预警平台打击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腐败问题的实践。平台通过汇集大量数据、精准分析疑点线索,助力纪检监察机关高效办案。同时,通过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推动制度建设,形成了从监督到治理的完整闭环,规范了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智慧监督在正风反腐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