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成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和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期间,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正式成立,介绍了联盟的发起单位、成立背景,各成员单位代表对联盟的展望以及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京青年报记者于3月28日得到消息,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及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行期间,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这个联盟是由国内13家机构共同倡议发起的。各成员单位都秉持着“品牌共塑、标准共制、人员互认、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理念,全身心致力于构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体系。

首批发起单位广泛覆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创新区域,具体包括: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武汉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转移研究院、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通过。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率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区域间转化服务能力失衡、技术要素流通梗阻等问题依旧亟待解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盟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破跨区域、跨领域的协作壁垒,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朱晓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他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基础创新、源头创新,与联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认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载体,长三角国创中心加入联盟可更好地整合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覆盖‘技术需求——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协同网络,呼应‘十四五’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要求。”他还特别指出,联盟需发挥“转换器”作用,联通区域创新与国家战略,搭建数据共享枢纽,增强产业链韧性协同,聚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称:“依托多年产业创新积累与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大湾区中心自主研发成果需求生成算法并通过国家备案审批。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AI开展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为联盟提供从需求预判到落地的全链条赋能,助力形成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联盟将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将积极推动国家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实施;加强区域间协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转化效率和成功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科技成果在重点产业领域应用,为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介绍了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和相关大会期间成立,阐述了其发起单位、成立背景,各成员单位代表对联盟发展的看法,以及联盟未来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协作、解决关键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前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成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