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三部委联合发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阐述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情况,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部署了四大行动及15项具体措施,还提及了保障举措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记者于3月2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携手联合印发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此方案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并且部署实施了四大关键行动,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及夯实基础支撑行动,同时将这些行动进一步细化成了15项具体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使其快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轻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传统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达到了84.9%,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占比为47.2%,开展个性化定制的企业占比达到18.3%,这三项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2.0、2.8个百分点。

针对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要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达到75%左右,打造大约100个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的标杆企业,从而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成果。第二步,到2030年,规模以上的轻工企业要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的数字生态,显著提升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实施方案》还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部署实施了上述四大行动,并将其细化为15项具体措施。对于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电动自行车等细分领域,方案加强了分类指导,以数字化场景为牵引,实现“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 智慧供应链”的梯次递进转型升级,推动轻工业数字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其中,《实施方案》聚焦于轻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特别部署开展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此引导轻工业实现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具体内容包括推动智能产品和产业园区向高端化跃升;深化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在终端消费领域的应用,推动不同品牌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鼓励家电、家具、皮革制鞋、五金制品等产业园区转型成为数字化园区等。

为了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方案提出了四项保障举措,具体包括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合作、深化研究评价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将建立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资源支持关键技术的攻关,并且将符合条件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纳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关资金的支持范围。

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做好《实施方案》的宣贯工作,加强与“两重”“两新”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快推动《实施方案》在轻工细分领域、重点产业集群以及轻工大省落地见效。

本文介绍了三部委联合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阐述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良好,明确了两步走发展目标,部署了四大行动及15项具体措施,提出了保障举措,后续将加快推动方案落地,助力轻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三部委联合发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