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七小时开发互译系统,中国大模型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缅甸中部发生地震后,中国驻缅甸使馆启用了基于DeepSeek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用于救援工作。该系统由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和北京语言大学团队仅用七小时开发而成,已有700余人使用,这是中国大模型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同时介绍了“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的性质和任务,强调此次通过语言技术服务国际救援体现了语言文字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

当缅甸中部地区遭受地震的无情侵袭后,中国驻缅甸使馆迅速行动起来。在救援的前线,一套基于DeepSeek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该系统是由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和北京语言大学快速组建的语言服务支持团队倾力打造的。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团队仅用了短短七小时,就利用DeepSeek完成了系统的开发。截至目前,在缅甸已有700余人持续使用这个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地震国际救援领域,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新的助力。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联盟组织。它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的指导下成立,其主要任务是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国家其他重要工作,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该组织能够提供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以及外国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通过先进的语言技术服务于国际救援工作,充分彰显了语言文字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在面对灾难时,语言不再是沟通的障碍,而是连接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桥梁,让救援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顺畅地开展。

本文围绕缅甸地震后中国启用基于DeepSeek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展开,介绍了系统开发情况及使用人数,还说明了“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的性质和任务,突出了语言文字在国际救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七小时开发互译系统,中国大模型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