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科技金融展开,阐述了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了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的意义、作用,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及解决办法,还提及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措施。
金融,宛如推动科技创新的“燃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中介,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从实验室里紧张的科研攻关,到科技成果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再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催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有效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从而形成科技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科技金融体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显著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还能增强技术攻关风险分散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加速前沿性、颠覆性和突破性重大技术创新。这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支撑。以河北省为例,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河北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呈现出“加速度”发展态势。2024年,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7%。在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一套精准有效的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近年来,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科技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提高财政出资效益,成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企业,有力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融资约束较紧、资本性支出较高、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对于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缓解科技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随着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企业资金流动性将得到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收益也会明显增加。2024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截至2024年6月份,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同期8.8%的各项贷款增速。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同样离不开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2024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要求,要明显提升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和保险保障水平,持续优化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的构建,提高了市场信息透明度,增强了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活力,能够提供更多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不同变现能力和不同期限的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更大程度满足不同期限、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风险偏好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需求。这促使资本尤其是长期资本向规模较小、不确定性强、回报周期长、生产率高、未来收益高、科技更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研发创新项目投资,增强了金融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分散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推动作用,我们要完善对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机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其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我们应不断完善融资机制,为各类科创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同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精准满足不同类别创新主体、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的差异化多元化金融需求。
处理好支持科技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关键。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事关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大科技任务、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高水平人才高地和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等方面,不断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强化重大科技公共风险分担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生态圈。
本文强调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制能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分散风险,还能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提出要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处理好创新与风险关系,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