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双流创新“12345数据下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数据下乡”赋能双流基层治理,构建多级一体智慧体系

本文聚焦双流区“12345数据下乡”这一创新举措,深入探讨了其实施背景、具体推进方式、取得的实际效果,展示了该举措如何解决基层治理中的信息难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并将在全市推广。

在基层治理的大舞台上,一项创新举措正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以往市级 – 区级 – 镇(街道)三级流转的传统模式,到如今群众诉求能够从市级直达网格的高效转变,市民群众在挂完电话后的短短15分钟内,对应的镇街就能迅速收到诉求信息。基层治理也从曾经只能掌握本辖区约30%的群众诉求,到如今可以掌握100%的全量信息,有效实现了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基层治理还从被动接收办理投诉件的状态,转变为通过大数据主动发现热点诉求,实现了“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良好局面。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深入双流区进行实地探访,了解到一项名为“12345数据下乡”的创新举措,正在为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注入强大动力。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数据下乡”?它具体有哪些实施措施?实施效果又如何呢?

为何要“数据下乡”?基层治理面临困扰

高频事件类别TOP10、社区事件列表、重点关注事件……近日,在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智慧蓉城平台“数据下乡”智慧场景中,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12345数据下乡”的一张图。这张图可不简单,它由一件件按地理坐标直达网格的成都12345热线诉求信息构建而成,宛如一个基层及时全面了解群众呼声的“智慧大脑”,为基层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然而,在“12345数据下乡”举措开展之前,基层治理却因各种信息方面的问题遭受了不少困扰。

其一,信息掌握不全。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祝聪告诉记者:“双流区部门与镇(街道)的成都12345热线诉求办件比约为7:3,此前镇(街道)只能掌握自己办理的这30%的数据,而另外70%的市民投诉状况属地无法掌握。”就拿交通安全问题来说,这类问题通常由双流区交管部门进行回复处置,但事件的发生地其实就在镇(街道)。如果镇街不能掌握这些信息,就无法有效感知辖区体征,及时组织基层力量参与交通管理。

其二,信息接收不够快。祝聪进一步介绍,成都12345热线办件系统处理诉求是采取市级 – 区级 – 镇街三级流转的方式。尽管各层级在转办件方面效率已经很高,但一些需要镇(街道)处置的紧急件、重点件,办理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其三,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此前镇(街道)或部门都是被动接收上级转办的投诉件,没能主动谋划提前介入,导致一些共性问题反复发生。

据统计,成都作为管理人口超2100万的副省级城市,共有超过1450万人拨打过成都12345热线电话,占比近70%。如此庞大的大数据信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12345数据下乡”因此应运而生。

如何推进?全面下沉、直达基层、主动认领

“所谓‘数据下乡’,就是指将相关数据下发到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即社区网格。”双流区城运中心副主任黄勇介绍说,这一举措是依托现有的智慧蓉城平台,将市民在成都12345热线上反映的问题以地理坐标的方式直接下沉到基层。

作为试点区域,双流区基于现有的智慧蓉城平台和“王”字型架构,在镇(街道)智慧蓉城平台设置了“12345数据下乡”应用场景。该场景于2024年10月在全区全部镇(街道)进入试运行。

▲黄勇

具体如何执行呢?黄勇详细介绍道,一是补齐“信息差”,推动数据“全量下沉”。该举措创新以事件的地理坐标进行落点,让基层尽管只办了30%的诉求,但可以了解100%的信息。基层能够对市级部门、区级部门办件和自身办件情况一屏可观、全量可视,从而全面掌握辖区内诉求信息,以便及时联动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有效应对,提升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能力。

二是抢够“时间差”,推动数据“直达基层”。据介绍,“12345数据下乡”应用场景探索将信息流转层级压缩到最扁平,由市城运办通过数据下乡应用场景将群众诉求直接下沉进网格。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同时收到信息,主动识别并开展办理,实现高效处置。

三是发挥“能动性”,推动数据“主动认领”。据了解,“12345数据下乡”应用场景为每一个独立工单都开发了“阅知”及“认领”功能。对于基层判断在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涉及城市安全运行的事项,可进行主动认领、快速办理。市民群众在挂电话后的15分钟内,对应镇街就能够收到诉求信息,以便及时“认领”诉求,实现“主动治理”和“未诉先办”。

典型案例:

不到30分钟,快速处置人行道破损问题诉求

据介绍,目前双流区“12345数据下乡”行动已向各网格下沉数据11万余条,镇(街道)主动认领近800条,初步构建起多级一体智慧治理体系。

行动的效果也正在逐渐显现。祝聪介绍,今年2月,西航港街道城运中心通过分析研判,发现机场路社区群众投诉“泰迪熊广场停车重复收费问题”较多,随即主动关注,提级办理。在核实相关情况属实后,街道城运中心组织职能科室、社区、网格、物业、停车场经营主体、群众代表等召开茶话吧座谈,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最后,大家决定实施停车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打通充电计费与停车计费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平台计费协同,彻底避免了重复收费的情况发生。

▲祝聪

双流区九江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牛子涛介绍,3月25日10点45分,有市民致电成都12345热线,反映双流区马家寺社区一家茶铺门口人行道的砖烂掉了,有安全隐患,希望处理。10点51分,市城运中心将此件派发;11点12分,九江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通过“12345数据下乡”主动认领了该任务,随即网格员到达现场并设置了临时警示标识,当日晚上7点该处破损便处置完毕,形成了闭环。从群众反映诉求,到网格员抵达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用时不到30分钟。

“更快速、更全面、更主动,有效筑牢了安全基础。”黄勇这样总结“12345数据下乡”场景的实施效果。

此外,记者了解到,根据试点情况,这一行动还将在全市进行推广,真正实现“微网实格”与城市运行管理架构上下贯通、协同联动、高效处置。

本文围绕双流区“12345数据下乡”创新举措展开,阐述了该举措实施前基层治理面临的信息掌握不全、接收慢、主动性不足等问题,介绍了数据全量下沉、直达基层、主动认领的推进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其实施效果。该举措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未来还将在全市推广,有望为基层治理带来更大的改善。本文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双流创新“12345数据下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数据下乡”赋能双流基层治理,构建多级一体智慧体系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