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最早将于今年年底推出代号为Hypernova的高阶AI眼镜的相关情况,包括其售价、功能等特点。同时介绍了海外如苹果、亚马逊以及国内小米、字节等厂商在AI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还提及了不同机构对AI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预测和投资建议。
近日有消息传出,科技巨头Meta最早会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更具“高阶”特性的AI眼镜。这一消息引发了科技和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这款备受瞩目的AI眼镜,内部代号为Hypernova(极超新星)。从价格方面来看,它的售价预计超过1000美元,最高可能达到1300至1400美元。虽然价格不菲,但Meta却将其定位为一款“中端产品”。该眼镜最大的研发投入聚焦在其创新式的高清单目可用显示屏上。这一独特设计意味着用户所需的信息仅会精准地显示在佩戴者右眼前方,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交互体验。
在功能表现上,Hypernova具备APP运行和图像显示等基础功能。其控制方式也十分新颖,可通过手势控制和镜框两侧的电容式触摸来操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eta首次推出了“神经腕带”系列端侧产品,并且拟将该配件与眼镜捆绑销售。借助这个“神经腕带”,用户能够实现诸如旋转手掌来滚动内容等便捷操作,大大提升了使用的趣味性和便捷性。
除了上述功能,该产品还配备了进阶版本的摄像头,并且正在持续开发并搭载适配的AI聊天机器人。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眼镜的智能交互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由于AR眼镜具有适宜佩戴的特性,它被业界视作AI大模型的理想载体。目前,海外的科技大厂已经陆续在这一领域展开布局。Meta除了Hypernova,还致力于无屏幕智能眼镜Hypernova 2以及高端产品Orion的开发工作,这两款产品都预计在2027年推出。与此同时,苹果、亚马逊等公司也不断传出开发新款基于AI功能智能眼镜的消息。
在国内市场,“百镜大战”也有望加速上演。根据国金证券的调研,小米、字节等各大厂商正在加快AI智能眼镜的研发步伐。预计下半年将会迎来更多品牌的新品发布。其中,小米AI眼镜全面对标Meta Ray – ban,预计采用高通AR1恒玄2700的芯片方案,综合硬件成本约177.5美元;字节在大模型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相关产品有望在第二季度发布。
国金证券表示,AI智能眼镜正在逐步取得突破。已经发布的雷鸟、小度、Rokid、李未可等品牌的产品陆续发售,未来还将有更多新品问世,销量有望持续实现突破。据Wellsenn预测,到2025年,全球AI眼镜的销售有望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135%。
国泰君安则认为,2025 – 2026年将是AI眼镜市场胜负分界的关键窗口。该机构指出,行业正经历三重拐点,即用户认知重构、供应链成本下探以及场景刚需化。华为凭借技术整合和生态优势、小米依靠价格杀手和渠道穿透能力、雷鸟创新凭借光学技术纵深,这几家厂商有可能率先在市场中突围。但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需要证明AI眼镜不是手机的附庸,而是独立的“下一代交互入口”级产品。
国泰君安进一步指出,如果厂商能够跨过“价格破冰”(1500元以下)与“场景刚需化”(翻译、办公提效)这两道门槛,AI眼镜有望复刻TWS耳机的增长曲线,在2030年前冲击千万级年销量。
中国银河证券同样关注“价格破冰”这一因素。该机构表示,智能眼镜市场正在加速成长,未来随着AI技术的深度渗透、价格进一步下沉以及生态协同的完善,智能眼镜有望从“小众科技产品”转变为“大众生活必需品”。华创证券则认为,AI眼镜在价格和重量方面具备优势,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投资方面,国金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AI智能眼镜、AR智能眼镜受益产业链,包括SOC芯片、光波导光学、其他关键零部件、制造代工等环节。接下来一季度业绩预告将陆续发布,投资者可继续重点关注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方向,如AI – PCB、苹果产业链、SOC芯片等方向。
本文围绕Meta即将推出的高阶AI眼镜展开,介绍了其特点和功能,同时阐述了海外和国内厂商在AI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情况。多家机构对AI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投资建议。总体而言,AI智能眼镜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价格和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发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