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这一现象,通过记者实地探访、结合科研数据以及当地人的直观感受,详细阐述了冰盖融化的现状、原因和带来的严重影响,为人们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
在3月21日,记者实地来到格陵兰岛南斯特伦菲尤尔东北约30公里处的格陵兰冰盖西部边缘。放眼望去,作为世界第二大冰盖,它身披皑皑白雪,安静地卧在眼前。
格陵兰冰盖是地球上仅有的两块永久性冰盖之一,它就像一本巨大的气候史书,保存着地球数万年的气候记忆。然而,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格陵兰冰盖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融化,并且不断逼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当我们仔细观察那些没有被白雪覆盖的冰面时,会看到深暗的冰层内部,众多白色裂隙如同巨大的“伤口”,向四周炸裂延展。这些裂隙幽深狭长,仿佛是地球难以“抚平”的伤痛,它们正悄然无声地诉说着即将发生的巨变,也在默默发出关于人类命运的警告。
英国杜伦大学牵头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格陵兰冰盖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都在显著增加。这一变化可不是小事,它很可能会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冰损失量增多,推动冰川朝着海洋移动,进而加剧海平面上升。而且,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融水一旦进入裂缝,会使冰层深处加速断裂。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多年来大量关于格陵兰冰盖加速消融的科研结果,并非抽象的论文结论,而是“肉眼可见”的惊人现实。当地向导谢尔·温特常年生活在这里,对冰盖情况了如指掌。他在21日告诉记者,这里冰盖的消融速度“极为明显”。他指着不远处冰缘周边生长的红色北极柳说,几年前那里根本不可能有植物生长。
温特还说:“实际上,冰盖每年夏季都会消融,以往冬季融化的冰大多会重新回来。但在过去16年里,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夏季消融的冰在冬季回来的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甚至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冰盖边缘,丹麦科研人员设置了监测冰盖消融速度的装置。温特向记者介绍,科研人员去年冬天在冰盖边缘竖立了一个测量用长杆,当时只有1米露出冰面,而如今约有6米处于冰层之上。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与地球科学学院的气候建模专家塞巴斯蒂安·穆茨表示,全球冰量正在急剧减少,过去十年冰量减少的速度增加了约30%至40%。北半球的冰量减少速度比南半球快,格陵兰岛的情况是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格陵兰冰盖面积远不及南极冰盖,但其消融速度却更快。研究显示,自2003年以来,格陵兰冰盖每小时大约减少3000万吨。
在冬日阳光的映射下,记者看到格陵兰冰盖呈现出暗淡的蓝色,有些地方甚至还会出现怪异的红、紫、黑等颜色。温特告诉记者,和多年前相比,“这里冰盖和冰川的颜色变得更暗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气候变暖会使冰盖和冰川颜色变深,而深色物体更容易吸收阳光的热量,这就导致这些深色区域融化得更快。英国冰川微生物学家约瑟夫·库克的研究指出,冰盖和冰川颜色加深是因为多种微生物在急剧变暖的北极生长,这“并不代表美丽而神奇,更多是危机的先兆”。
冰盖消融加速,附近的冰川也难以幸免,而且肉眼可见的变化更为明显。不少来到南斯特伦菲尤尔的观测者,通常会前往拉塞尔冰川高处,在那里时常能看到大块冰块从60米高的锯齿状冰墙上崩落,落入下方急流。温特带领记者来到拉塞尔冰川边缘时说,过去十年里,一些地方的冰墙高度已经明显降低。
多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已有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格陵兰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约14毫米。
穆茨还指出,格陵兰冰盖和冰川的迅速消融,不仅会对沿海社区和工业产生严重的直接影响,还会对离海岸较远的地区造成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将严重影响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此外,还会导致西北欧风暴强度增加、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以及降雨模式转变。
实际上,冰盖和冰川的快速融化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温特告诉记者,一些格陵兰人不得不改变狩猎和捕捞方式,甚至搬离自己的家园。
正如库克所说,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一切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它将改变我们在哪里居住、如何生活”。
本文围绕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实地观察、科研数据以及当地人的描述,全面展现了冰盖融化的现状、成因及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气候模式改变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冲击等,警示人们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