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第二届武夷论坛展开,着重介绍了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在平行分论坛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意义的阐述,包括其打破传统思维、融合传统文化等方面内容。
南平3月23日消息,在第二届武夷论坛上,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发表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见解。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更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发展范例,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
3月22日,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在福建武夷山盛大开幕。在同期举办的以“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平行分论坛上,许庆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许庆琦在“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平行分论坛上发言,这一场景被记者赵丽捕捉记录下来。
许庆琦提到,长久以来,不少人存在一种固有观念,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认知。他说道:“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深深扎根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又与自身的国情、历史文化和发展需求相契合。它不仅仅聚焦于经济建设,还充分兼顾了社会公平、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
许庆琦着重强调,中国拥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的中国智慧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极具价值的指引。
儒家倡导“以民为本”“协和万邦”,道家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法家则主张“依法治国”。许庆琦认为,这些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有机融合。
以儒家思想为例,许庆琦进一步解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思想就提出“民为邦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强调国家治理的根本在于保障人民福祉。许庆琦觉得,这一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演绎:中国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更着重强调社会公平,确保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
他还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区冲突不断、环境持续恶化、多边主义遭受考验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更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发展范例,为全球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
本文通过马来西亚学者许庆琦在第二届武夷论坛平行分论坛上的发言,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传统思维、融合传统文化以及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为全球发展提供新范例等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