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95后小伙引领,民勤治沙大军掀起春日热潮 民勤治沙:全国力量汇聚,共筑绿色希望屏障

阳春三月,来自全国的13000多名志愿者齐聚民勤县收成镇沙咀墩开展义务压沙栽种梭梭活动的故事,展现了志愿者们的治沙热情与决心,同时介绍了民勤在防沙治沙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取得的成果。

阳春三月,当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大地,位于沙乡的民勤也渐渐褪去了冬日的寒意。此时的民勤,气候微微湿润起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土地逐渐解冻。田野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奏响的一曲迎春交响曲,宣告着新一年治沙行动的开始。

从3月8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0多名志愿者,如同春天的使者,怀揣着“绿进沙退,我们在行动”的神圣使命,纷纷踏上了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他们齐聚在民勤县收成镇的沙咀墩,准备为这片沙漠增添一抹新绿。

在志愿者基地,记者见到了一位特别的“95后”小伙仲麟。他的皮肤被风沙吹得黧黑,眼神却透着坚定与自信。作为沙咀墩义务植树的“总指挥”,他正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认真地给志愿者们讲解着植树的注意事项,细心地分发着手套和铁锹。不一会儿,一支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便迎着黄沙出发了。

志愿者们到达植树区域后,迅速按照分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有人专注地补苗,小心翼翼地将一棵棵梭梭苗植入沙中;有人认真地回填,把周围的沙子覆盖在树苗根部,为其提供稳固的生长环境;还有人提着水桶,一趟又一趟地为树苗浇水。大家各司其职,现场忙而不乱,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忙碌的治沙队伍中,一个身穿绿色外套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经过询问得知,他来自中国香港,植树的伙伴们都亲切地称他“小孩哥”。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植树时,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坚定地说:“我和沙漠有个10年之约,今年是第二年,我要年年来这里植树。十年之后,我想亲眼见证这片沙漠长满梭梭的景象,那一定美极了!”今天,“小孩哥”认领的任务是回填。由于路途较远,基地的另一位负责人“辉子哥”让他乘坐水车去工地,妈妈笑着打趣说:“我把你卖给辉子哥了。”他却认真地回答:“那我就不回去,在这些沙漠上多种些梭梭。”

为了防止来回行走踩踏梭梭苗,今年仲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由远到近把梭梭地划分成三块,先从最远的一号地开工。然而,前往一号地的路途并不轻松,沙漠中的路崎岖难行,仅仅走路就得30分钟左右。当大家辛苦劳作一天回来时,都累得疲惫不堪,许多人吃完饭后,直接就睡在沙地上养精蓄锐,为下午的工作积蓄力量。

在基地的许愿墙上,写满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声和愿望。“沙退绿进”“沙漠变绿洲”“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种树”……这些话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治沙的坚定信念。这场与风沙的搏斗,正在汇聚起全国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撑起这片绿色的希望。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它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民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生态意义。

值得欣慰的是,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民勤县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2014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0.9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1.06万亩。荒漠化土地占比由90.34%下降到88.18%,沙化土地占比由75.81%下降到75.57%,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本文通过讲述志愿者们在民勤开展义务压沙栽种梭梭活动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为实现“绿进沙退”所付出的努力和坚定决心。同时,介绍了民勤在防沙治沙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取得的成果,凸显了全国力量汇聚在治沙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让我们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希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95后小伙引领,民勤治沙大军掀起春日热潮 民勤治沙:全国力量汇聚,共筑绿色希望屏障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