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沉香领域,提出尽管沉香被人类使用超千年,但沉香达人或专家在面对沉香相关问题时仍存在争议这一现象。接着深入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原因,包括缺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部分专家认知谬误以及辨别沉香气味难度大等。
沉香,作为一种被人类当作香料和药物使用超过千年的珍贵物品,按常理来说,一切与它相关的问题应该都已经被研究得十分透彻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那些自称为沉香达人或者专家的朋友们,在面对沉香相关问题时,却常常因为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而产生争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之后,我们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委。
首先,沉香并没有一个专业的认知教育体系。每个人接触到的有关沉香的知识点都不尽相同,对于沉香味道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对沉香相关问题产生分歧。有些号称“专家”的人,他们的认知一部分是通过口耳相传得来的,一部分则是自己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误导,到最后就沦为了以讹传讹。
黄熟香
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声称绿奇楠会发出绿光,所以才叫做“绿奇楠”。这简直就是望文生义的谬误。实际上,不管是白奇楠、黑奇楠还是绿奇楠,它们并不是按照白、黑、绿这些颜色来区分的,而是根据产地以及气味的不同来命名的。这类“专家”就像误把冯京当成马凉一样,搞得张飞去打岳飞,怎么可能不混乱呢?
沉香珠子结构
从以上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想象到,沉香的气味是多么的千变万化。而那些所谓的“沉香达人”或者“沉香专家”,仅仅依靠鼻子去闻,就要辨别出这么多不同产地的各种沉香气味,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缅甸壳子料
正因如此,有些“专家”可能仅仅擅长自己所熟悉的几个产区的沉香气味,就对其他不熟悉气味产区的产品产生排斥心理。甚至直接斥责这些产品为“假货”,或者认为是“人为处理”过的而加以贬抑。相关的争议也就由此产生了。
本文指出沉香虽使用历史悠久,但因缺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部分专家存在认知误区以及辨别沉香气味难度大等原因,导致沉香达人或专家在沉香相关问题上争议不断。提醒我们在看待沉香评价时需保持理性,同时也呼吁建立更专业的沉香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