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位七旬老人因贪图免费鸡蛋,导致身份信息被泄露,被他人用于注册网店并被告上法庭,银行卡冻结且被扣款,同时还列举了多地因“免费领鸡蛋”引发的不同骗局案例,并请律师进行了点评,最后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要增强防骗意识。
你能想象吗?一位年过七旬、自称“啥也不懂”的西安老太太,竟然遭遇了银行卡冻结、被起诉至法院这样令人又惊又怕的事情。而这一切的起因,竟然只是去领了免费鸡蛋!
>>被骗过程
老人贪图小利,常去流动摊点领免费鸡蛋
身份证被摊主拿去注册认证,埋下隐患
今年已经75岁的张彩凤(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平静的生活会被打乱。今年1月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在菜市场买菜,当扫码支付时,却发现微信无法支付,紧接着得知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她心急如焚地赶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告知她,银行卡冻结是法院要求的,原因是她被起诉了!
张彩凤一下子就傻眼了,满脸的疑惑和惊恐,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我一老太太,能干啥事?咋还能有官司?”一连串的问号在她脑袋里打转。无奈之下,她只好先去找法院了解情况,随后又选择了报警。
3月20日,张彩凤向记者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法院的人在了解情况后告诉我,我的身份信息下有一家网店,而这家网店被起诉了,所以我就成了被执行人。”张彩凤心有余悸地说,“法院的人建议我提起再审申请,我已经按照他们说的申请了。现在银行卡虽然解冻了,但是却扣了我5000多元,这个问题还得想办法解决。”
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下,张彩凤才慢慢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里,我和一起玩的老太太们,经常去各个摊点免费领鸡蛋。我们还加入了好多个群,群主会让我们看直播,然后给我们发1分、2分的小红包,也经常会通知免费领鸡蛋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就按照那个地址过去。”张彩凤回忆道,领鸡蛋的时候,“摊主经常需要我们的身份证,说是要先注册,我年纪大了,也不懂这些,就把身份证给他们了;有时候还让我们对着手机眨眨眼、摇摇头等,说要注册认证什么的。我本来只是想着能多领取几个鸡蛋,谁知道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了,他们还利用我的信息开通了网店账号,然后干了违法的事。”
发生这件事后,张彩凤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把手机里的那些群全部删除了。“那些摊点都是流动的,现在很难再找到他们。”张彩凤一脸无奈地说,因为这件事,她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在每天头晕、失眠,身体特别不舒服。”
>>案件判决
老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网店
出售冒名产品引发商标权纠纷被起诉
张彩凤向记者提供了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出具的、落款时间为2024年6月18日的判决书。从判决书上可以看到,原告为上海水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住所地在上海;被告为张彩凤。原告与被告之间是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法院于2024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审理。原告委托了诉讼代理人到庭应诉,而被告经法院传唤未到庭应诉。该案现已审理终结。
法院最终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上海水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000元(含合理维权开支)。此外,被告还须支付一部分案件受理费92元。
张彩凤自己对此是一头雾水,她委屈地说:“我一个老太太,咋能知道网店怎么开!”目前,她已经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
>>律师点评
老人可通过报警确定受骗事实,起诉追偿赔偿
明确各方责任,提高防骗意识
3月21日,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王可凡律师对此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或开办网店需要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民事责任。冒用他人身份证本就是对公民姓名权、个人信息权的侵犯,同时若冒用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或名誉权受损,冒用者需承担因侵权行为而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刑事责任。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若盗用他人身份证从事其他犯罪活动,有可能涉嫌其他刑事犯罪。
那么其中的赔偿责任该如何界定呢?王可凡律师分析,客观来说,老太太也是受害者,确实是上当受骗了。但在这个事情上,她也的确配合了对方的一些行为。而在民事案件中,法官是审理法律关系的。所以,老人可以选择报警,来确定冒用者的违法犯罪事实,如果办案警察明确老人信息被冒用,老人就可以起诉追偿。
关于网店平台在把关方面是否有责任的问题,王可凡律师表示,在法律上,网络平台要进行资料审查。老人当时配合对方眨眼、摇头等,对于平台来讲,就是实名认证了。如果老人当时有防骗意识,不拿出身份证,不配合认证,就可以避免后续的问题。
王可凡律师提醒大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不配合做任何实名认证,不在任何空白文件中签字捺印。若发现自己身份证被他人冒用,第一时间报警,固定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外地案例
领鸡蛋后“投资项目”数十万元被骗
记者查询发现,全国多地群众因“免费领鸡蛋”遭受了不同形式的骗局。
2022年8月16日,王某甲、杨某某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家乐多超市门口进行“地推”时,一名路过群众为了领取鸡蛋,扫码后将万某某等微信好友拉入了诈骗微信群,后来万某某在“刷单”时被骗76万余元。
根据山东省菏泽市网警发布的消息:76岁的曹爹爹在公园打完太极正准备回家,看到一群老年朋友扎堆围住一个摆摊的年轻人,年轻人称可以免费领鸡蛋。曹爹爹登记了基本信息后领了5个鸡蛋回家。几天后,年轻人打电话邀请曹爹爹去参加公司的讲座,还说有小礼品免费拿。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公司总经理杨某某说:“每个人都会老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让大家安度晚年,我们公司诚意推出养老山庄项目。”曹爹爹听了很动心,老两口先后投资了37万元,最后只拿回了9.5万元利息。当曹爹爹跟着其他“投资人”赶到公司讨要说法时,却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领鸡蛋注册APP后 个人信息被出售
天津市东丽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等六人非法获取并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予惩处。最终判决,被告人李某等六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到五万元不等。
办案人员提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滥用的风险不断增加。手机号码及注册的各类平台账号一旦流入网络黑灰产业链条,很有可能被网络诈骗、赌博等犯罪团伙用于诈骗、非法引流等活动。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子女和社区工作人员要帮助其增强防骗意识。
本文通过讲述西安七旬老人张彩凤因领免费鸡蛋导致身份信息泄露,被用于注册网店并被告上法庭的案例,同时列举了多地类似的“免费领鸡蛋”骗局,还请律师对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分析。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要警惕此类骗局,增强防骗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和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