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48位!四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引领文化传承新风尚,3月17日:四川15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文化盛宴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展开,重点介绍了四川省入选情况,包括入选人数、涉及项目,还提及新增传承人的非遗项目以及传承人认定标准等内容。

在3月17日这一天,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文化湖泊的石子,在非遗传承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

四川省在此次名单公布中表现亮眼,共有48位传承人入选本批次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不仅是对四川非遗传承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四川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力证明。截至目前,四川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人数累计已达153人。这些传承人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散落在四川大地的各个角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者深入了解后得知,本批次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942位,他们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十个大类。其中,四川省入选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涉及的项目丰富多彩。有古老神秘的“禹的传说”,悠扬婉转的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灵动活泼的龙舞(安仁板凳龙),妙趣横生的皮影戏(四川皮影戏),精美绝伦的竹编(道明竹编),色彩斑斓的木版年画(夹江年画),欢快热烈的巴塘弦子舞,神秘庄重的藏戏,独具特色的蜡染,细腻精美的阆中丝毯,茶香四溢的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古朴厚重的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等等。这些项目无一不展现出四川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道明竹编,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四川非遗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星。在编织艺人的巧手下,一根根普通的竹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此次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广为人知的非遗项目,如川剧、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等,都新增了多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而新繁棕编、怀远藤编、川菜烹饪技艺、夹江木版年画、苗族蜡染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等项目则迎来了各自的首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无疑为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是文化和旅游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留意到,文化和旅游部在《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对于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其中提到,传承人需要“在该项目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并在项目申报地区具有较大影响,获得广泛认可”,同时还要“在该项目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这就意味着,传承人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艺技能之外,还必须在当地积极展开传承实践,并且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获得广泛的认可。这或许就是传承人的“代表性”所在。

本文介绍了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重点突出了四川省48位入选者及累计153人的入选情况,列举了四川入选项目,提及新增传承人的非遗项目,还说明了认定工作依据及传承人的认定标准,体现了对非遗传承的重视以及推动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决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48位!四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引领文化传承新风尚,3月17日:四川15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文化盛宴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