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25世界睡眠日:揭秘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善之道

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睡眠日展开,探讨了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导致夜失好眠的多种原因,并强调通过调整日间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来提升睡眠质量。

2025年3月21日,迎来了世界睡眠日。

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白天的行为,从而重新获得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呢?

夜失好眠是何因

1.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如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电子屏幕,像手机、电脑、电视等发出的蓝光,会对褪黑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减少我们的睡眠动力。不仅如此,玩游戏、看短视频或者恐怖电影这类刺激性的内容,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人难以放松下来,最终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2. 缺少运动和光照

当我们的活动量不足时,身体的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从而处于一种“精力充沛”的状态。与此同时,体温由高到低的变化也不明显,这就使得身体无法接收到睡眠启动的信号。

此外,缺乏运动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啡肽这种具有镇痛、放松作用的物质分泌减少,而皮质醇这种与焦虑情绪相关的物质分泌增加。长时间久坐会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大脑缺氧,损害脑功能,还会引发颈部、肩部和腰部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缺少户外光照会使五羟色胺(负责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诱发抑郁、焦虑情绪。而且白天褪黑素分泌不能被有效抑制,会使人在白天感到困倦,而到了晚上褪黑素分泌不足,又无法正常诱导睡眠。

3. 躺着时间太久

早晨赖床、午睡时间过长,都会削弱睡眠动力,从而导致夜间失眠。有人会说:“我没睡,只是躺着闭目养神而已。”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误区。即便没有睡着,当清醒状态和床之间逐渐建立起关联时,就会出现一接触到床,大脑就会不自觉地瞬间清醒的情况。

4. 不恰当饮食

咖啡因存在于咖啡、浓茶、可乐、巧克力等饮料和食物中,它和腺苷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会与腺苷抢占受体,阻碍腺苷发挥促进睡眠的作用,让人感受不到困意。烟草中的 尼古丁能兴奋大脑,影响入睡。 酒精虽然能使人感觉放松、容易入睡,但会严重破坏睡眠的正常结构,导致眠浅、易醒。长期借酒助眠还可能发展成为酒精依赖。另外,睡前处于饥饿状态或者在睡前2小时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升高兴奋性的激素,干扰睡眠。

5. 情绪剧烈变化

情绪剧烈变化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扰乱生物钟。白天持续处于焦虑状态,到了夜间就更容易胡思乱想,还会伴随身体不适,最终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良好习惯助安眠

当我们像园丁精心培育植物一样,用心照料自己的“节律”和“动力”时,优质睡眠就会像花朵一样自然绽放。不过,这些日间行为的调整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才能带来睡眠质量的持续提升。要记住,优质睡眠不是夜晚的偶然馈赠,而是我们在日间不断修行的结果。

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睡眠日,阐述了生活方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缺少运动和光照、躺着时间太久、不恰当饮食、情绪剧烈变化等导致夜失好眠的原因,并强调通过长期坚持调整日间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实现睡眠质量的持续提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25世界睡眠日:揭秘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善之道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