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文明新风拂齐鲁,清明祭扫方式多元转变 山东清明新变化:网络祭扫、海葬、丧事简办齐登场

今年清明期间,山东各地在祭扫方式上呈现出的新变化,包括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的兴起,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渐入人心,以及丧事简办成为村民共识等,展现了山东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方面的积极成效。

“爷爷,我没办法到您墓前看望您啦,但即便我远在外地,对您的思念也从未停歇。”今年清明,在外地求学的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大学生段芳,通过菏泽市网上祭扫平台,完成了一场别具意义的祭扫仪式。

这一情况,只是山东各地为逝者家属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积极营造文明、绿色、节俭祭扫新风尚的一个小小体现。今年,山东省民政厅携手省文明办共同发布了《山东省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旨在引导公众采用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扫方式来告慰逝者。

网络祭扫、代客祭扫悄然兴起

由于求学之地路途遥远,且段芳自己又忙于备考,今年清明她实在无法返乡为家中已逝的老人扫墓。就在她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时候,马岭岗镇镇政府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菏泽市网上祭扫平台让她眼前豁然开朗。她依照指引进入网上祭扫平台,在那舒缓轻柔的背景音乐环绕下,段芳通过网上寄语、献花、点灯等充满温情的方式,向爷爷倾诉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祭扫关键在于心意,而并非形式。网上祭扫不仅能够减少火灾隐患,还方便了身处外地的居民缅怀逝者。”马岭岗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尹童一介绍说。他们以“平安清明·文明追思”为主题,借助镇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网上祭扫操作指南,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目前,全镇已经有600余人次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了祭扫。

如今,在山东的各个地方,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网络祭扫、代客祭扫这种新的祭扫方式正悄然兴起。

4月2日,菏泽福寿园内松柏环绕,整个园区庄严肃穆,一场代客祭扫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工作人员身着素净的制服,动作轻柔地擦拭着墓碑,随后将精心挑选的白菊轻轻放置于碑前,接着向墓碑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工作人员还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代扫代祭的流程,为的就是弥补家属不能亲自到现场祭扫的遗憾。

“逝者家属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或者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亲自前来祭扫。我们推出代客祭扫服务,就是为了给无法亲临现场祭扫的家属提供便利。”菏泽福寿园负责人徐寒凝介绍道。工作人员会通过擦拭墓碑、献花、鞠躬等文明、绿色的方式缅怀逝者,为逝者家属传递那跨越千里的思念。

海葬等生态安葬渐入人心

“爷爷曾经是一名海员,他的遗愿就是进行海葬。”临近清明,多位逝者家属来到烟台市芝罘区殡仪馆报名参加海葬活动。正在为爷爷填写表格的烟台市民张斌告诉记者:“大海是相通的,以后我只要来到海边,就会想起爷爷。”

“妈妈生前就想要海葬,希望能魂归大海。”前来报名的德州市民郑女士说,母亲生前特别喜爱大海,在她看来,回归大海是对母亲最好的送别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逝者选择海葬这种生态安葬方式。记者从烟台市民政局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举办公益性海葬活动以来,烟台已经累计为4235名逝者提供了海葬服务,节约土地约1.3万平方米。

“自公益性海葬活动实施以来,烟台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烟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培介绍,烟台近年来持续推动惠民殡葬工作,配套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资金。为每位本市户籍逝者按1000元的标准向其家庭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各区市财政还配套保障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减轻了居民在丧葬方面的经济压力,也鼓励了更多家庭选择环保经济的安葬方式。

丧事简办成为村民共识

“我爷爷今年3月底去世,按照原来的习俗,一场葬礼办下来至少要花六七万元,而且葬礼的流程特别复杂。现在我们按照简办程序举行葬礼,只花了七千多元。”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角沂村村民王友佳对丧事简办有着深刻的感受。她告诉记者,现在角沂村的葬礼都在村里新修建的缅怀大厅举行,由治丧委员会提供全程服务,并且控制好就餐的规模和标准,这有效地降低了村民办理丧事的经济负担。

“前些年角沂村每逢丧事,经常出现大操大办的现象,有的人家会准备几十桌酒席。”角沂村党总支书记高庆田介绍,为了响应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倡议,他们制定了《丧事简办流程标准》,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还成立了移风易俗治丧委员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近几年,村民们普遍接受了这种简单节约的办事流程,办理丧事不攀比、不讲排场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近年来,省民政厅以殡葬改革为抓手,坚持殡葬为民、公益惠民的理念,加强宣传引导以凝聚共识,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努力构建惠民利民便民的殡葬改革新生态。”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志强介绍,近年来,山东累计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2338处,新增节地生态墓(格)位162.2万个。2024年还培树了100个“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鼓励群众选择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同时,全省民政部门将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深化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全省建成5.4万个农村红白理事会,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制定农村红白事指导标准,简化丧事办理流程,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让厚养薄葬的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清明,山东在祭扫和殡葬方面呈现诸多新变化。网络祭扫和代客祭扫兴起,为无法亲临墓地的人提供便利;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渐受认可,节省土地资源且减轻经济负担;丧事简办成为村民共识,有效降低了办理丧事的成本。这些变化体现了山东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上的积极成效,有助于构建文明、绿色、节俭的殡葬新生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文明新风拂齐鲁,清明祭扫方式多元转变 山东清明新变化:网络祭扫、海葬、丧事简办齐登场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