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平安2024年年报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净利润、营业收入、分红情况、投资收益、新业务价值、产险业务以及康养布局等方面的表现,分析了各项业务增长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备受瞩目的首份A股上市险企“成绩单”终于新鲜出炉!在3月19日晚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正式发布了2024年年报。这份年报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平安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大幅增长了47.8%;营业收入达到11413.46亿元,同比增长10.6%。在2024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整个保险行业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面临着利率下行的严峻考验。不过,行业也并非完全处于逆风状态,得益于股债市场的变化,投资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大放异彩。在这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情况下,首份A股上市险企年报究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作为“金融巨头”的中国平安,又交出了一份怎样令人期待的答卷呢?
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
2024年,中国平安在盈利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营业收入实现11413.46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都是分红领域的“大户”。随着2024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中国平安也进一步增加了分红总额。该公司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9%。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中国平安的分红总额已经连续13年保持增长的态势。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此表示,高分红对于股东而言,就像是一份稳定的“礼物”,能够带来稳定的回报和价值。同时,它也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平安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保险公司,始终将股东回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持续稳定的分红方式回馈股东,这不仅是公司对股东的负责,也是公司稳健经营和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2024年三季度以来,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公允价值如同火箭般大幅提升,带动了保险业投资收益水平同比显著改善。2024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中国平安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均衡的资产配置战略,就像一位精明的投资者,合理分配资产,并且权益资产表现较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改善。然而,净投资收益率却有所下滑,其净投资收益率为3.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中国平安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固定收益资产到期收益率下降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中国平安实现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展现出了较为稳定的投资水平。
新业务价值增长28.8%
在评估一家保险公司的发展潜力时,剔除股市债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公司自身的内功修炼情况更为值得关注。
从保险主业来看,2024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在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这一增长速度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分渠道来看,2024年,在可比口径下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3%;截至2024年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达到36.3万,人力规模连续三个季度企稳回升,这表明公司的代理人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和稳定。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2.7%,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8.7%。
可以明显看出,平安寿险的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十分显著,增速远远高于代理人渠道。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整个银保渠道率先进行了“报行合一”,这就像是给渠道费用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使得中介的费用大幅度下降,从而有利于提升新业务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平安作为头部险企,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在与银行合作中具有更明显的品牌优势,有利于渠道费用控制。此外,预定利率的下调,也如同给负债端成本按下了“下降键”,降低了负债端成本。
中国平安表示,银保渠道深化“5 + 5 + N策略”。即与5大国有银行深化合作,就像与五位实力强大的伙伴携手共进;全面拓展与5家全国性股份行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版图;并挖掘N家潜力城商行寻求增量,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机会。同时,扩充优质合作网点,落实标准化网点经营动作,提升经营效能,就像给渠道运营装上了一个高效的“发动机”。
平安产险作为财险市场“老三家”之一,产险业务一直是中国平安的重点业务。得益于保证保险业务承保损失下降等因素,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净利润大幅增长,就像一艘在风浪中稳定前行的巨轮,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具体来说,2024年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其中,平安产险的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了28.9个百分点。年报显示,平安产险保证保险未了责任余额持续下降,风险敞口快速收敛,由于存量业务理赔案件逐步回收,承保亏损同比大幅下降,对整体业务质量的影响大幅降低。
康养布局深化
当前,全场景数字化的浪潮如同一场暴风雨,已经渗透到金融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重塑信用场景、风险控制场景、金融业体验场景方面,凸显出了新的趋势和变化。中国平安早在2017年就具有前瞻性地建立了“金融 + 科技”双驱动战略布局,通过科技赋能业务,就像给业务发展插上了一双翅膀,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
如今,中国平安的科技已经能够对其金融主业形成反哺。2024年,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客服专员,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为公司挽回了大量的损失。
凭借与生老病死具有天然连接的优势,介入养老、医疗、大健康等外延业务,打造健康养老基金、构建康养产业链、加码医康养生态圈逐渐成为上市险企的共同选择。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坚定地选择布局“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战略,保持了战略定力。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2.42亿,较年初增长4.7%;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6%、留存率达98%,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2.92个,这表明公司的客户忠诚度较高,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在医疗康养布局方面,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2024年,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100万客户。
谈及中国平安的医疗康养布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数字化平台支撑,中国平安就像一位全能的服务提供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一布局增强了客户黏性,为保险主业提供了更多潜在客户,并拓展了新业务增长点,如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动公司业务多元化。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整合集团内外的资源,中国平安为个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和全方位的医疗养老服务。该集团拥有广泛的线下渠道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可以为医疗康养生态布局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还通过发挥平台支撑作用,整合外部资源,为医疗康养生态布局提供了更多的优势和可能性。
本文详细解读了中国平安2024年年报,从盈利、分红、投资、业务及康养布局等多方面展示了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净利润大幅增长带动分红增加,投资收益有升有降总体稳定,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产险业务成本优化,康养布局不断深化。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平安的综合实力和战略眼光,为其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