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国信证券资管业务调整,国信资管有望引领新发展 国信资管3月21日开业,承接1500亿资管产品

本文聚焦国信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国信资管的开业动态,详细介绍了其开业时间、承接资管业务情况,深入分析了管理人变更在业务战略、投资者权益和行业发展三方面的意义,还对比了各券商资管子公司的设立及牌照获批进程。

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国信证券旗下的千亿资管业务迎来了重大调整。3月19日有消息传出,国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开业当日,将正式接棒旗下所有资管业务,实现管理主体的无缝衔接。

3月19日,国信证券与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国信资管”)联合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国信资管已于2025年1月27日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将于2025年3月21日正式开业。自开业之日起,原本由国信证券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全部大集合、目前存续的私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将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6月末,国信证券集合、单一、专项等资产管理业务净值规模高达1527.4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自3月21日起,国信资管将正式承接这1527.46亿元的资管产品。从这一安排不难看出,公司为了顺利开展业务提前做足了准备。

针对管理人变更这一重要事宜,国信资管明确表示,将继续保持勤勉尽责的态度,扎实做好投资管理与客户服务工作,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管理人变更的三方面关注

国信证券自2002年开展资管业务以来,在资产管理领域已经积累了20余年的丰富经验。国信资管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一并承接了母公司的经营理念,并依托公募、私募、单一定制三大业务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各类客户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此次管理人变更对于国信证券及国信资管来说,无疑是一次业务布局的全新调整。结合公告的整体内容来看,这一变动在业务战略、投资者权益和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或许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注一:业务战略升级,专业化布局凸显优势

国信证券减少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并将相关业务集中至国信资管,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模式或许有助于国信证券聚焦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而国信资管以全资子公司的身份,能够更集中地投入资源打造资管品牌,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及专业优势。

此次变更为其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国信资管在资管领域进行深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展望未来,国信资管将继续秉持以“客户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为愿景,聚焦投研工作,继续为资管行业贡献国信力量。

关注二:投资者权益保障,变更前后无缝衔接

在管理人调整的过程中,投资者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备受市场关注。国信证券与国信资管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管理人变更后,相关权利和义务将由国信资管承接,国信资管将切实履行管理人的职责。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变更仅仅涉及管理人法人主体形式,与投资者相关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的核心权益不会因为法人主体的变更而受到影响。

目前,国信证券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种类丰富。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旗下共有4只参公大集合产品,涵盖货币型、短期纯债型、二级债基、混合型FOF,合计规模近250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国信证券受托管理规模超1500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790.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

关注三:注入行业活力,推动资管服务质量提升

国信资管此次作为新主体入场,有望为行业竞争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其已获得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资格,将进一步丰富国内资管市场的业务类型。

从业务收入数据来看,国信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2021年至2023年依次为2.03亿元、3.21亿元、4.96亿元。

聚焦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券商资管业务状况,在43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总额同比下滑2.51%的情况下,国信资管表现亮眼。其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达6.34亿元,同比增长81.66%,资管收入排名也从2021年以前的行业三十名左右,跃升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行业第八(协会排名)。

从2024年的情况来看,国信资管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挂钩权益、黄金等,大力推动“固收+权益”系列产品。

券商设立资管子及获批牌照进程各不相同

2023年11月10日,国信证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相关批复后,其全资子公司国信资管获准设立,公司资管品牌也由此诞生。同时,国信资管获批成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获得了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的资格。

此后,国信资管迅速推进筹备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便于2024年4月23日完成工商登记。进入2025年,国信资管于1月27日成功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3月21日正式开业前,国信资管全面接管了国信证券所有存续的资产管理产品。

在当下“大资管时代”,资管业务成为券商竞争的重要赛道。不止国信证券,众多券商都在积极布局,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参与市场角逐。但各券商在资管子公司的设立进度上仍存在差异。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家券商设立了资管子公司,分别是中信资管、银河金汇、国泰君安资管、海通资管、华泰资管、申万宏源资管、广发资管、国金资管、招商资管、浙商资管、光大资管、兴证资管、国信资管、中泰资管、国联资管、东证资管、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德邦资管、渤海汇金、东证融汇、安信资管、天风资管、国盛资管、华福资管、万联资管、长城资管、华安资管、甬兴资管和山证资管。

其中,东证资管、山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证券资管、兴证资管等11家资管子公司已获批公募基金牌照。目前,除国信资管、长城资管及华福资管已获证监会核准成立但尚未正式展业外,其余资管子公司均已投入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首创证券及信达证券仍处于申请资管子公司的阶段,于2024年6月28日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

国信资管正式开业后,能否延续此前的增长势头,在竞争激烈的资管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期待。

本文围绕国信资管开业承接国信证券资管业务展开,分析了管理人变更在业务战略、投资者权益和行业发展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比了各券商资管子公司的设立及牌照获批情况。国信资管的开业为资管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其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国信证券资管业务调整,国信资管有望引领新发展 国信资管3月21日开业,承接1500亿资管产品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