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交响乐团在结束北京艺术中心演出后,开启为期两天的北京中轴线之旅。乐团在中轴线的永定门、天坛和钟鼓楼等地奏响西方古典音乐,还与中国神乐署合奏,此外乐团成员还安排了大师课等活动,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多场演出并为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
想象一下,当一支深深扎根于维也纳音乐肥沃土壤、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著名乐团,与北京这座满载着中华文明悠久深厚底蕴的东方古老都城相遇,这两者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奇妙且令人心醉神迷的共振呢?
3月31日,刚刚圆满结束在北京艺术中心的两场精彩演出,维也纳交响乐团便兴致勃勃地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的北京中轴线探秘之旅。
始建于13世纪的北京中轴线,宛如一条巨龙,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它不仅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都城轴线,更是建筑群之间的重要空间纽带。而且,它还像一座无形的桥梁,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绵延赓续、生生不息的精神标识。在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节点,维也纳交响乐团带着满满的诚意走进了这条贯穿古都的“文化脊梁”,在中轴线的三大地标性建筑——永定门、天坛和钟鼓楼旁,深情奏响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华美乐章。
3月31日上午,天空格外晴朗,洁白的云朵如同棉花糖般簇拥在一起。当明媚而温暖的晨光照耀在永定门城楼那恢宏大气的重檐之上时,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乐手们身着笔挺的黑色礼服,小心翼翼地携带着各自心爱的乐器,在承载着无数历史沧桑的古老皇道上悠然漫步。在城楼的展厅内,专业的讲解员绘声绘色地为乐手们介绍了永定门城楼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及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当乐手们缓缓登上城楼,远眺中轴线那壮阔无比的景观时,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叹的神情,不由得发出一阵由衷的感慨赞叹之声,并且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打卡,想要留下这难忘的瞬间。
随后,在永定门南广场和城楼上,乐手们用他们精湛的技艺演奏了丹尼尔·穆克《创意曲》第7号、乔治·格什温《夏日时光》、托马斯·胡贝尔《三重奏一号》等经典作品。那来自维也纳的辉煌音色仿佛拥有了生命,飞出了音乐厅的穹顶,在古城广阔无垠的天空下久久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音乐故事,引得旁边正在晨练的民众纷纷聚拢过来,好奇地围观欣赏。
当天傍晚,乐团成员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天坛。当祈年殿亮起璀璨的灯光,宛如一颗夜空中的明珠时,维也纳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奏响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音乐天才的200周年诞辰。与此同时,代表着中国悠久礼乐文化的神乐署也带来了一首典雅肃穆的《朝天子》。之后,维也纳交响乐团与神乐署携手合奏了一曲中国民歌《茉莉花》。来自不同国度的音乐在旋律的交融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出了令人惊艳不已的音色共鸣,这就如同东西文化从表面的“形遇”走向了深层次的“神交”,实现了一次华丽的升华。
4月1日下午,维也纳交响乐团还将在鼓楼奏响充满魅力的维也纳之声。除此之外,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首席和指挥还将走进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两场别具一格、令人期待的大师课。当晚,乐团指挥彼得·波佩尔卡将在国音堂音乐厅指挥中国青年爱乐乐团排练演奏《图画展览会》,并为学院指挥系的学生们进行现场指导。来自国际大团名家的经验传授,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中国青年音乐学子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启迪与艺术滋养。4月2日至4日,维也纳交响乐团还将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一连三场的精彩演出,并将于4日为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拉开盛大的帷幕。
本文围绕维也纳交响乐团在北京中轴线的活动展开,乐团在永定门、天坛等地演奏经典作品,与中国神乐署合作,还安排了大师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展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更促进了中西文化在音乐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青年音乐学子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