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女大学生自驾悲剧看新手司机辅助驾驶之“殇”,女大学生事故背后:新手司机成长与辅助驾驶的矛盾

本文围绕3名女大学生自驾发生事故这一事件展开,作者结合自身驾驶经历,探讨新手司机安全驾驶问题,指出辅助驾驶对新手司机成长的影响以及当前汽车发展与驾驶人技能之间的矛盾,并给出新手司机安全驾驶的建议。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深夜,3名女大学生从湖北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参加考试,在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不幸发生事故。这场事故极其惨痛,两人当场失去了生命,另一位送医后也抢救无效离世。

在此,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哀悼这三位年轻的逝者,真心希望这样令人痛心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

目前,事故仍在调查当中。不过,我想借此机会和各位司机朋友,特别是新手司机好好聊一聊安全驾驶这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声明一下,以下所讲内容与本次事故并无关联,不存在对本次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的任何判断、推测以及评价。

我是在2004年10月考取的B1驾照。那时的教练非常严厉,动不动就把学员骂得“体无完肤”。但我从一开始开车就秉持着保守谨慎的态度。大学期间,在春节回老家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极其惨烈的事故现场。死者的惨状让人不忍直视,其家人坐在地上悲痛欲绝却又欲哭无泪,这一幕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不知道现在的驾校培训是什么样的情况。在我们那个时候,上交通规则课的时候,要看好长时间的事故现场无码视频。而且,驾校的宣传栏里专门有一块区域,挂满了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死者照片。培训教师说,害怕就对了,给大家看这些就是为了让大家对开车这件事心怀敬畏。

那时候的汽车可没有什么高级的安全配置,像ABS防抱死、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都不是标配。一旦出现问题,只能依靠车身强度、主副驾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保命。对了,当时不系安全带不会被扣分,酒驾也没有入刑,甚至有些地方的驾照还可以直接花钱买到。

不过,当年的驾驶环境倒也没有那么危险。一方面,当时的机动车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也没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这类交通参与者。另外,当时购车的价格门槛较高,车辆性能也不高,操控难度较大,以手动档为主。这样一来,驾驶员就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锻炼提升驾驶技能。新手驾驶技术不好就开慢一点,其他老司机也不会故意刁难。

我开过各种各样的老款车型,比如四个前进档十字排列的桑塔纳,还有没有换档同步器的小面包。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对油离配合十分熟练,现在就算给我一辆手动档车,我也能轻松驾驭,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

即便如此,我开车时依然非常谨慎。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驾驶的是一个一吨多重、快速移动的金属机器。车撞坏了可以修,报废了还能再买,而自己和他人都是血肉之躯,生命只有一次。

我前后换过六辆燃油车,开过的车型数不胜数。我也知道新能源车有很多优点,配置丰富,充电比加油便宜。但每次试驾新能源车时,当销售迫不及待地让我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我都会礼貌地拒绝,说谢谢,我想自己开车,辅助驾驶功能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只要能跟车就行。

我当然知道,目前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无限接近L3级别,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应对大多数路况。现在的汽车前后左右都布满了雷达和摄像头,判断车距不需要凭借经验,看屏幕、听语音提示就可以。

可是,现在的新司机在拿到驾照、喜提新车后,有多少人会老老实实先自己开十万公里,再逐步让辅助驾驶这类高科技介入呢?我觉得能开一万公里都很困难。毕竟辅助驾驶功能就在那里,按一下按钮就能开启,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这种诱惑。

于是,新司机的成长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反正有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功能,就能应对日常的各种驾驶需求。然而,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司机接管车辆时,这些司机是否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和反应速度来应对呢?我不得而知,只希望他们能够做到。

我之所以强调新司机应该有十万公里的自主驾驶过程,是因为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司机对车速、车距、路况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很多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是反直觉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一脚踩死刹车,什么情况下应该一脚油门踩到底,什么情况下应该迅速打方向盘。司机需要在一秒内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脚踩来完成判断和动作,这是一种需要经过锻炼才能获得的技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违背人的本能反应的。

上面说的只是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新司机通常都要经历一个“怂”-“逐渐胆大”-“放飞自我”-“遇到/看到事故”-“又怂”-“逐渐胆大”-“遇到事故”-……-“已老实”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在十万公里的自主驾驶中才能完成。

近几年,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事故视频,发现有很多司机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不是踩刹车,而是惊慌失措地大喊大叫。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声控刹车这种技术。我很怀疑这些司机并没有真正通过自主驾驶积累足够的经验走出新手阶段,而是依赖辅助驾驶“跳过”了这个过程。

有人可能会认为,拿到驾照就意味着会开车了。但要知道,驾校教给你的只是如何通过考试,让你具备驾驶的资格。而开车这件事的学习曲线漫长而陡峭,具备资格并不代表你就真正会开车了。

车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大家这几年也都看到了。车企对辅助驾驶能力的宣传不遗余力,甚至有些车企高管早些年还演示过开启辅助驾驶后吃便当的场景。如果真有天真的司机效仿,那可就不仅仅是吃便当的问题了,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新能源车的马力越来越大,提速越来越快,价格却越来越低。以前只有百万豪车才能达到的动力水平,现在20万级别的车就能轻松实现。廉价的动力被新司机轻易获取,然后开启辅助驾驶四处行驶,这就是近几年的现状。

我常说汽车是和平年代普通人能掌握的威力最大的“大杀器”,更何况现在加了电池的新能源车,自重还增加了。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速度更快、质量更大的物体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和危险性。

每次发生事故,就有人说菜刀是无辜的,责任在于使用菜刀的人。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把“菜刀”交给幼儿园的孩子呢?或者,当“菜刀”已经进化成机关枪的时候,普通人还应该随意购买和使用吗?

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辅助驾驶出了问题,责任仍然由司机承担。任何司机主观上都不想发生事故,只是很多司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实际能力是否能够驾驭相应动力的车辆,或者是否已经具备了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司机,不是专业的驾驶教练,不会教大家具体的驾驶技巧。只是因为开车时间长了,见识的事情多了,真心为当下汽车产品快速发展与驾驶人技能迅速退化之间的矛盾感到担忧。

最后,我想给新手司机两个建议,希望大家能听进去。第一,胆小不是丢人的事,怕死也不是丢人的事,不敬畏驾驶才丢人。第二,取得驾照后的前两三年、五万公里,尽可能自己驾驶、泊车,积累足够的经验。

本文通过3名女大学生自驾事故引出新手司机安全驾驶的话题,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当前辅助驾驶技术使新司机成长曲线变缓,以及车企过度宣传辅助驾驶带来的问题。同时强调了新手司机自主驾驶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并给出安全驾驶的建议,呼吁新手司机敬畏驾驶,提升自身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女大学生自驾悲剧看新手司机辅助驾驶之“殇”,女大学生事故背后:新手司机成长与辅助驾驶的矛盾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