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超市奥乐齐在无锡开展开业预热活动,这是其走出上海根据地,迈向无锡和苏州的重要一步。文中详细介绍了奥乐齐的特点,如低价、自有品牌、选品特色等,还将其与山姆、盒马等超市进行对比,分析了它的优势与挑战,包括区域扩张和盈利等方面的问题。
近期,当你走进无锡圆融广场,会发现一层和地下一层各设有一个奥乐齐的摊位。这里正在举办注册会员领取牙刷、瓶装水、抽纸、肥皂的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参与。
原来,这是奥乐齐无锡首店为4月下旬开业精心策划的预热活动。现场有市民兴奋地表示:“上海人的省钱白月光总算来了。”来自德国的奥乐齐(ALDI),自开出中国首店后的六年时间里,一直扎根上海。直至如今,才终于迈出向外拓展的步伐,将门店开到了无锡和苏州。
尽管奥乐齐的扩张脚步较为缓慢——截至2024年底,其所有的65家门店均位于上海。但这并不妨碍它在零售圈获得广泛认可。胖东来创始人曾评价道:“山姆、Costco、奥乐齐,每一个商品都是那么品质、实惠和温暖,这才是美丽的超市人。”
那么,奥乐齐究竟是一家怎样的超市呢?我们不妨从它在无锡圆融新店围挡上的“自我介绍”中寻找答案。
在围挡上,奥乐齐以大字报和提问的形式突出了自身特质,如“什么才是奥乐齐够低价?”“为什么承诺不收会员费?”“为什么大部分是自有品牌?”这些标签,有的与山姆相似,有的则与山姆形成鲜明对比。
奥乐齐无锡圆融店的部分围挡(图源网络)
有趣的是,“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山姆表达自我的方式。在山姆大大的门店海报上,同样罗列着“为什么多是大包装?”“为什么品项比较少?”“为什么要收会员费?”等问题。
从理性角度分析,无论是门店面积、选址特征、包装规格,还是入场会员门槛,奥乐齐与山姆、Costco等“当红”超市都有着明显差异,它显得更为小巧、亲民。然而,在许多上海市民眼中,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40岁的老上海人Arya告诉36氪:“我如果一次性买很多东西,一般会选山姆和Costco,但日常买东西,都会去奥乐齐。”这样的购物组合几乎能满足他多年来的所有需求,“最近的奥乐齐离我家大概七八百米。”
由于店内多数货架被包装统一的自有品牌产品占据,Arya对奥乐齐的第一印象源自其审美。他说:“它的陈列和视觉效果,会比当时国内的很多超市更舒适和干净。”而如今,当他谈起奥乐齐时,首先想到的标签是“价格很合适”,这也是上海市民在社交平台上频繁表达的共识。
过去,Arya习惯购买上海本土的“光明”牌牛奶,旗下的“优倍”“致优”两款牛奶是他的常选。“它们都有好的杀菌工艺、7天保质期,价格基本都在20 – 30元。”直到他发现,奥乐齐同样规格、同样品质的自有品牌牛奶售价仅为9.9元,“打折甚至能卖到7块9,理性来看,长期选购的价格优势很明显了。”
与山姆类似,奥乐齐的“性价比”同样依赖于极简的SKU以及对供应链的严格把控。
奥乐齐单店的SKU数大约保持在2000个,低于山姆的5000个左右,自有品牌覆盖率超过80%。这使得用户对单个SKU的需求足够集中,采购规模带来了显著的价格优势。此外,奥乐齐在长三角、珠三角拥有400余家本土直采供应商,江苏、浙江等地均设有其直采基地或生产线。
让Arya印象深刻的“便宜东西”还有很多,比如9.9元的白酒、被称为“奥茅”的99元茅台镇酱酒,又或者是“它自己的仙贝和米饼,比旺旺仙贝、旺旺米饼容量大,价格还更便宜”。
奥乐齐对部分产品的“性价比”宣传图(图源官方)
不过,在山姆和胖东来的市场“教育”下,“性价比”“自有品牌”的概念在中国零售市场已不算新鲜。选品有独特心思,才是奥乐齐在上海消费者眼中的另一大亮点。
Arya说:“上海玉佛寺、龙华寺的糕点久负盛名,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也常年排队,但这些在奥乐齐都能买到。”
消费投资人陈希在奥乐齐最常购买的商品是羽衣甘蓝和长杆西兰花。她表示:“这些小众的菜在超市很少见,但奥乐齐有。”在她看来,奥乐齐的选品偏西式,简单却能满足各种“小众”需求。
陈希同时也是山姆、盒马的会员,并且因工作原因重点关注过零售业态里的各类玩家。她这样形容三者的区别:
“山姆追求极致的SKU,数量不多,但每个选品都极具吸引力,让人觉得它是在品质最好的基础上、价格最优的选择。但山姆的整体规格偏大,对于年轻人而言可能太多。对于蓝莓这样特别喜欢且消耗量大的品类,我会一直在山姆采购。”
“盒马的优势是商品种类丰富,但并非所有的新品、创新都令人满意,偶尔还是会踩雷。它的产品不会给人‘一定是最好的或最便宜’的感觉。但盒马线上下单方便、送货快,会员免运费,且在会员日会有价格优惠,所以日常零碎的东西我会习惯在盒马下单。”
“奥乐齐跟盒马有些相似,都有精品超市的感觉,品种没有那么丰富,但你会感觉它的自有品牌比例极高,总体性价比更高。一些外面买不到的小众蔬菜、奶酪,或是平时做个‘快手餐’,我会选择奥乐齐。”
总结起来,山姆具有品质和性价比的“双重优势”,处于“独一档”的地位。“而盒马和奥乐齐更像是同类型的选择。”陈希说道。
“奥乐齐有自己的选品逻辑和商业洞察。”在国内某头部商超品牌从事分析工作的Zoe告诉36氪。在2023年底的一场采访中,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Roman Rasinger谈及选品原则——“可以覆盖消费者日常需求,也可以让他们顺道买一些有特色的、用于享受生活的商品。”
Zoe所在的公司近两年也身处大卖场向精品超市的转型热潮中,内部团队曾在2024年深入研究过奥乐齐。上万字的调研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奥乐齐“在商品结构、供应链策略和营销玩法上都值得学习”。其中,其营销方式更是体现了这家外来超市在可靠之外的“有趣之处”。
2024年年中,上海不少地铁站的墙面上,“要不要试试应聘奥乐齐”的招聘广告格外显眼。其中对品类采购员的要求写着“南北半球两头跑、有三头六臂、懂产品、会压价”,质检员的要求则是“爱挑刺、深扒供应商底细,会来事、细致盘完30道检查”。
一位广告从业者在社交平台解读该则广告时笑称:“看似是招聘,实则是向消费者宣传它的品质把控和低价能力。”此外,奥乐齐那时还将招聘广告贴到大巴车上,在盒马店门口反复开过,颇有“贴脸开大”的意味,引发了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的自发调侃。
奥乐齐2024年中在上海部分地铁站投放的招聘广告(图源官方)
事实上,如今中国市场的奥乐齐已与它在德国的样子不同,也与初进中国时的定位有所差异。
陈希曾在疫情前与奥乐齐中国高管交流,对方认为,类似德国奥乐齐那种单纯的“硬折扣”、以便宜为唯一优势的形态,在中国市场空间有限,还是希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相对“高阶”的存在。那次交流给陈希留下的印象是,“奥乐齐跟盒马挺像的”。
然而,在后来的几年里,中国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消费力下滑,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的人越来越少,“质价比”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需求。山姆在商品力衡量中有个指标叫“会员价值”,即某款商品比市面上同样品质、同样规格的商品便宜的程度。在对外介绍商品时,山姆员工也乐于提及“这款商品的会员价值是xx%”的优势。
在山姆、胖东来的刺激下,传统大卖场在中国市场只剩下“调改”这一条路。而奥乐齐凭借单一区域、小规模的优势,迅速完成了自我转型。
2023年起,奥乐齐发起价格战,推出“超值系列”,门店也开始大力强调低价,“好品质 够低价”的标语随处可见。2024年,数百款9.9元流量单品面市,降价单品的数量持续增加。
回顾来看,尽管奥乐齐算不上“品质极优”,但其极简SKU、可靠的品质感、高性价比以及成熟的自有品牌,都与Costco和山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随着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人将它们进行关联性对比,有网友调侃道:“奥乐齐也是好起来了,都成了山姆的假想敌。”
山姆、Costco在线下的大包装、囤货场景或许难以被取代,但在更追求便捷的日常补货场景中,奥乐齐的确有可能分流一部分山姆极速达和Costo同城配的份额。
奥乐齐的小包装、独有商品、性价比和信任感,正是当前大卖场们努力靠拢的方向。
陈希对永辉的“胖式调改”兴趣不大,她表示:“不想凑热闹,而且各种需求都已经有满意的消费选择了。”Arya最近也跟朋友聊起:“如果奥乐齐不作死,我应该不会再去逛那些传统超市了。”奥乐齐若能顺利扩张,真正受到影响的可能正是那些艰难前行的传统超市。
作为会员店的平价版、日常版补充,奥乐齐在上海市场找到了绝佳的定位。社区超市的风潮也随之兴起——盒马正将“盒马NB”明确为新的试验场,在2024年底的内部信里,盒马CEO严筱磊表示:“公司将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
能够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上海站稳脚跟,已经证明了奥乐齐的实力。但另一方面,上海市场需求旺盛,线下商超、小象叮咚等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Zoe提出疑问:“奥乐齐目前只是把上海的消费偏好研究明白了,那如果有一天到了北京呢?”过度依赖江浙沪本地供应链,也是它向外扩张面临的另一重挑战。
奥乐齐位于上海金山区的门店(图源官方)
除了区域扩张,盈利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久谦中台的一份纪要显示,截至2024年Q4,奥乐齐所有门店的销售额约为25亿元,整体呈上扬趋势,但仅有少数门店实现盈利。而单店相关指标(销售额、客流量等)和盈利门店数,是中国区高管的KPI。
更广泛的区域渗透,以及前置仓与电商业务,都是奥乐齐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伴随着不确定性。奥乐齐官方对2024年的总结是“不断‘打开’的一年”。这一年,它们新开14家门店,从上海市区拓展到了郊区,并在2025年宣布进军苏州和无锡。
这样的发展节奏与奥乐齐2022年设想的“上海可能开设500 – 600家门店”的愿景相比,显得滞后和缓慢。但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它至少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Zoe表示:“只要它保持耐心和水准,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详细介绍了奥乐齐的发展现状、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奥乐齐凭借低价、自有品牌和独特选品在上海市场站稳脚跟,与山姆、盒马等形成差异化竞争。然而,其区域扩张面临供应链依赖和市场适应性问题,盈利也有待提升。尽管发展节奏缓慢,但奥乐齐已占据独特身位,未来若保持耐心和水准,有望实现盈利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