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聚焦陕西经济普查:各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数据出炉,2023陕西经济普查成果:分区域单位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陕西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关于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区域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比,从业人员数量占比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注释说明。

陕西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本次经济普查由陕西省统计局与陕西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

(2025年3月17日)

依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下面为大家公布我省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在2023年末的时候,从法人单位数量来看,关中地区的法人单位数量颇为可观,达到了66.88万个,占据全省总数的75.2%。与2018年末相比,这一占比提高了4.9个百分点,显示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在全省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陕南地区拥有法人单位10.07万个,占比为11.3%,较2018年末降低了2.5个百分点。陕北地区的法人单位数量为11.96万个,占比13.5%,降低了2.4个百分点。从产业活动单位方面来看,关中地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72.58万个,占比75.1%;陕南地区有11.22万个,占比11.6%;陕北地区为12.90万个,占比13.3%。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分布中,位居前三位的市(区)分别是:西安市以47.08万个的数量遥遥领先,占全省总数的52.9%;榆林市有7.73万个,占比8.7%;渭南市为6.54万个,占比7.4%。

若想了解按地区分组的单位详细情况,可查看表7 – 1。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上,关中地区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776.95万人,占全省总数的73.8%。陕南地区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28.43万人,占比12.2%。陕北地区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是146.93万人,占比14.0%。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分布方面,位居前三位的市(区)分别是:西安市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最多,达到511.09万人,占全省总数的48.6%;榆林市有96.56万人,占比9.2%;咸阳市为87.37万人,占比8.3%。

若要知晓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具体情况,可查看表7 – 2。

注释:

[1]关中、陕南、陕北地区的划分情况如下: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示范区。

陕南地区涵盖汉中、安康、商洛。

陕北地区包含延安、榆林。

[2]需要注意的是,公报中分地区从业人员数据中不包含金融、铁路等单位,而且分地区数据相加与合计数并不相等。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由于小数取舍产生了误差,均未进行机械调整。本公报绝对指标数据保留2位小数,相对指标数据保留1位小数。

本文基于陕西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清晰呈现了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各区域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比以及从业人员数量占比等数据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关中地区在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对相关数据的注释说明也为数据的准确解读提供了依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聚焦陕西经济普查:各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数据出炉,2023陕西经济普查成果:分区域单位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