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前2月成都航空口岸进出口破千亿,国际枢纽能级再提升 成都航空航线再拓展,为外贸进出口架通空中新捷径

本文聚焦成都航空口岸的发展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企业案例,展现了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海关为提升通关效率所做的努力和航线拓展的新成果。

在4月1日这一天,成都海关公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数据。今年前2个月,成都航空口岸在进出口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出口总额成功跨越千亿元大关,达到了101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21.8%,这一成绩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数据虽然无声,但却清晰地记录着发展的轨迹。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航空口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充分表明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集聚辐射能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整体的外贸数据来看,今年前2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662.7亿元,而成都的外贸进出口就达到了1341.7亿元。由此不难看出,成都航空口岸已然成为了外贸发展的重要集散中心。

▲川航物流照片

在AI算力产业链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该公司物流部经理陈川东表示:“我们生产的光收发模块在国内外的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周都会有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等原材料进口,同时也有光收发模块成品出口。”成都航空口岸丰富的航线资源以及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为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和成品出口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力地满足了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机场的跑道上,一架架国际航班频繁地起飞和降落。伴随着航班的起落,一批批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货物等从成都航空口岸飞出了国门,深度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合作之中,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贡献着力量。与此同时,一批批三文鱼、虾蟹、生鲜水果等“鲜货”也从世界各地飞入境内。这些“鲜货”在经历了高效通关和运输中转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摆上了百姓的餐桌和果盘,极大地丰富了百姓高品质生活的消费选择。而这一进一出之间忙碌的场景,最终都直观地反映在了进出口数据的变化之中。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四川的部分出口商品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前2月分别同比增长38.1%、47.7%、23.2%,值得一提的是,平板电脑的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四川的部分特色商品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例如,鱼油、柠檬、新型锂电池材料锂镍钴锰氧化物等川货的出口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主要用于润滑脂和电池制造的氢氧化锂以及鱼子酱、白酒等川货的出口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二。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秉持着敞开大门链接全球的理念,不仅为本地货物的快速出入境提供了便利,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货物搭乘枢纽快车。面对货物中转需求的激增,成都海关积极创新,推出了“空侧内转”模式。通过空侧专用通道,实现了国际货站与国内货站的快速中转,将中转时间压缩了5小时。同时,海关还加大了人力投入,实现了成都航空口岸双国际机场“7×24小时”的通关保障。

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王秀鹤介绍说:“通过‘空侧内转’‘多点交运’等多项微创新举措,我们持续提升了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海关还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及其产品开展真空包装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备案。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集成电路”等真空包装高新技术产品在口岸查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时,激发了企业加速出海的活力。

记者从市口岸物流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数量达到了73条,这一数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位居首位。在新航季,成都的航线拓展计划更是令人期待。除了即将开通直飞马德里、巴黎、槟城、雅典等国际客运航线之外,成都还将于4月26日开通直飞迪拜的全货机航线,实现成都与中东地区之间全货机航线的“零突破”。通过“全货机 + 腹舱带货”的方式,为进出境货物架通了一条高效连接全球市场的空中新捷径,有力地服务了外贸进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围绕成都航空口岸展开,展现了其在前2月进出口贸易上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集聚辐射能级的提升。企业借助航空口岸优势发展,海关创新通关模式提升效率,航线不断拓展,共同推动了成都乃至四川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前2月成都航空口岸进出口破千亿,国际枢纽能级再提升 成都航空航线再拓展,为外贸进出口架通空中新捷径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