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路径的实践。详细介绍了丰乐镇在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过程中,从组织领导、分类施策到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党的领导是关键所在。近年来,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基层党组织就像是乡村发展的“火车头”,带动着整个乡村经济的前行。丰乐镇积极探索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新路径,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这种方式,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强村富民之路。
截至2025年,全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达21个,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这一成果意义重大,意味着每一个村庄都能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资金募集方面,共募集股金近500万元,其中现金股金近350万元。这些资金将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预计带动700名股民共同发展,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分享到乡村发展的红利。
为了确保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的顺利推进,丰乐镇坚持组织领导强落实。
首先是实行专班推进。将领办合作社纳入全镇年度10项重点工作,进行统一谋划和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组织、财政、纪检、农经、市场等分管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构建起镇党委统一领导,镇政府具体协调,组织、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这样的组织架构,确保了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其次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订购了22本《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操作务实》,强化党组织抓好领办合作社的意识。累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次,从政策解读、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增强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业地开展工作。
最后是强化工作调度。根据组建流程,倒排工期,明确组建程序中关键节点时间,形成日推进、周反馈、季调度的工作模式。按照计划,将于4月上旬使21个村(社区)合作社全部正式运营,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进过程中,丰乐镇坚持分类施策强指导。
一是分类实施推进。通过驻村走访、资源梳理等方式,全面摸清各村家底。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情况,将21个新增合作社划分为领办产销类12个村、服务类6个村、资源类3个村等三种发展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分类抓好发展项目,确保每个合作社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是加强指导扶持。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点对点到村指导发展思路,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由组织牵头相关部门到村一对一开展业务指导,累计发放认筹倡议书500余份,打通了组建过程中的堵点。同时,加强人员扶持,选派8名懂经济、有资源的机关干部派驻到发展思路不够开阔的村,增强这些村的发展动能。此外,还整合合作社资源,搭建与镇内项目建设单位、企业的物资采购和劳务服务渠道,促成2000亩稻米订单,帮助合作社增加收入。
三是突出亮点打造。以安河村联动大农户资金入股种植再生稻、赵桥村种植碧根果与洽洽坚果派农业公司签订农业订单为契机,扶持培育“赵小桥”“安河丰”“荷香丰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坚持以强村带弱村、村企共发展的理念,积极筹备联合社组建,推进抱团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丰乐镇坚持三个挂钩强激励。
一是与考核结果挂钩。依托丰乐镇“四绩联动”考核管理,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发展情况纳入考核。考核指标关联分工村干部、业务部门和村党组织,全方位压实工作责任,形成责任捆绑机制,促使各方积极履行职责。
二是与绩效奖金挂钩。实施奖励激励措施,将领办合作社收益与村干部绩效奖金紧密挂钩。干多干少最大差异达15%,构建起“多劳多得”的发展导向,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与推优推先挂钩。将合作社发展成效作为村干部推优推先的重要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对领办合作社表现突出的村(社区)、干部及党员骨干优先推荐,并在镇内通报表扬、宣传推广,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组织领导、分类施策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实现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全覆盖”,募集了一定的股金,带动了股民发展。这些举措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推动丰乐镇走上更加繁荣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