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通过分析最新经济数据、信贷市场指标、资产价格波动以及消费者信心等多方面情况,揭示了美国通胀“卷土重来”、“对等关税”政策威胁下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滑,“滞胀”预期显著升温的现状。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最新经济数据表明,美国通胀呈现出“卷土重来”的态势。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即将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对物价存在潜在影响,并且消费者支出也出现了疲软的迹象。
作为衡量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之一,量化美国信贷市场担忧与恐慌程度的关键指标(US Credit Fear Gauge),已经升至去年8月以来最令人不安的悲观点位。这一情况意味着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正在急剧下滑。
周五,有着“信贷恐慌衡量指标”称号的“Markit CDX北美高收益指数”价格延续了近期的下跌颓势。当日,该指数下跌0.6点,降至105.14点。其持续下跌反映出信用违约风险正在上升,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急剧下行。经过滚动调整基础后,该指数创下了七个月以来的最差表现。
随着信贷市场风险的不断攀升,投资级债券的普遍利差(与信用风险正相关)跃升了2个基点,达到61.2个基点,为逾两周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于即使是评级普遍较高的投资级别债券,也存在着较小规模的恐慌或者违约预期。
风险偏好的变化有着明确的指向。当风险偏好上行时,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风险性资产,例如股票;而当风险偏好下行时,投资者则更偏好固定收益类资产,像国债及货币型基金等。当风险偏好处于上行趋势及峰值附近时,风险性资产(如股票)往往会获得较大幅度的溢价比例,资产价格也可能得到提振;相反,当风险偏好处于下行趋势及底部区域时,风险性资产价格则可能持续承压。
在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周五,股票、加密货币等风险资产普遍大幅走弱。这一情况充分反映出金融市场对下周即将生效的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所谓“对等关税”相关担忧情绪正在加剧。
在通胀以及4月2日“对等关税”威胁的双重重压之下,美股三大指数大幅收跌,堪称“黑色星期五”。三大指数均连续三个交易日下滑,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单日跌幅接近3%。从周跌幅来看,三大指数本周均收跌,这也断送了本周大反弹的开局。“AI芯片霸主”英伟达(NVDA.US)周跌幅高达6.82%,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即Magnificent 7)本周累计下跌2.95%,费城半导体指数本周跌超6%。
周五公布的经济数据,让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愈发担忧。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衡量指标——核心PCE数据显示,通胀有卷土重来之势。密歇根消费者长期通胀预期处于1993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促使在下周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大日”之前,市场恐慌情绪升温,风险资产遭到大幅抛售。
据了解,今年具有货币政策投票权的2025年美联储FOMC票委、波士顿联储主席苏珊·柯林斯当地时间周四称,关税将“不可避免”地推高通胀(至少短期内如此)。美国经济分析局周五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环比上涨0.4%,创一年来最大涨幅,同比涨幅则达2.8%,两项数据均高于前值以及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
美国经济“滞胀”预期显著升温。标普500指数在周五下跌2%,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1个基点至4.25%。当日另一数据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两年多以来的低点。在特朗普引发的全球贸易战升级背景下,这加剧了投资者们对消费端持续承压的忧虑,推动所谓的“滞胀”预期大幅升温。周五公布的密歇根大学3月份的终值数据显示,受关税冲击,美国消费者信心创逾两年新低,长期通胀预期创32年新高,且高于此前初读数据。
来自CreditSights投资级债券及宏观策略主管Zachary Griffiths当地时间周五早间表示:“我们正见证典型的避险交易日——国债价格上涨、股票抛售、衡量风险偏好的信用利差扩大。经济数据则进一步显现出美国经济滞胀迹象。”
瑞银亚太区总裁兼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康瑞博(Iqbal Khan)表示,在当前关税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投资者面临的真正风险是滞胀。康瑞博周四在一次峰会上表示:“如果论及风险核心问题,关键不在于经济增长幅度,而在于滞胀风险。这才是市场真正的威胁,也是各方竭力规避的局面。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显然都将此列为首要关注点。”
无独有偶,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称号的尼克·蒂米劳斯 (Nick Timiraos)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后发文称,“滞胀”预期可能会让美联储今年难以通过降息来预先阻止美国经济放缓,并表示美联储的最新预测显示,美国经济正面临着“滞胀”的风险,即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
本文详细阐述了美国当前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胀“卷土重来”、“对等关税”政策威胁以及消费者支出疲软等因素,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滑,风险资产价格承压,美股大幅下跌。同时,消费者信心下降,“滞胀”预期显著升温,这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决策上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