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开业与东区合体这一商业动态,介绍了其规模、业态等情况,分析了大体量运营面临的挑战,以及在京北区域激烈商业竞争中的处境和突围方向。
在北京的商业版图上,开业便迅速出圈的北京超极合生汇再度迎来重大发展。近日,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盛大开业,与大约一年前开业的东区正式“牵手”,共同构筑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业巨擘。这座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汇聚了近800个品牌,宛如一颗璀璨的商业明珠,闪耀在京城大地。
东西区“合体”:打造完整商业地标
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的开业,让这一地标性商业项目变得更加完整。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西区经过精心改造后,拥有16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共计引入了近300个品牌。其中,各类首店占比高达35%,涵盖了潮牌旗舰店、儿童亲子、户外运动、娱乐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业态,并且品牌入驻率达到了100%。
走进西区,在运动潮流领域,超级安踏北京首店、DIDIMAX北京首店、CAMEL ACTIVE全国旗舰店等品牌熠熠生辉,充分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于运动时尚的追求。而在儿童零售与社交业态方面,该项目引入了meland club国内首家投影创新艺术旗舰店、SKINOW雪乐山京北首店、小象动悟公园京北旗舰店等特色品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欢乐与探索的世界。
北京超极合生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东区在儿童亲子业态方面存在缺失,而西区的开业恰好补齐了这一短板。西区引入了50多个亲子品牌,为家庭客群提供了一站式购物与娱乐的优质体验。
如今,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区与东区成功合体,汇聚了近800个品牌,涵盖了娱乐、餐饮、珠宝、数码、服饰零售等众多业态。截至西区开业,这座46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以“东 – 西”双翼共展的完整商业布局,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该负责人还表示,未来该项目将持续深入融合智慧商业与多元新兴业态,大胆突破传统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体验空间,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营造个性化的生活场域。
大体量考验协调能力
早在2024年4月,超极合生汇东区就正式营业,当时引入了400余个品牌,其中包括京北地区首家双巨幕寰映影城、MUJI、UR等区域首店。超极合生汇的入市,迅速填补了京北地区在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方面的空白,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和游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消费的增长。
然而,超极合生汇的大体量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由于需要容纳大量的品牌和商户,如果部分商家经营不善或品牌影响力下降,商场就会面临频繁调整的问题,而面积空置则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对于大体量项目来说,根据场内业态的热度与业绩表现进行快速调整与更新是必备的能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超极合生汇46万平方米的大体量意味着其需要管理大量的品牌、店铺和员工,协调各方利益和运营活动并非易事。不同品牌有着不同的运营模式和需求,如何统一管理标准、提供个性化支持,是项目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柏文喜指出,“东西区实现合体后,不能仅仅简单地扩充品牌数量,还应该注重品牌互补与差异化,避免内部竞争;要不断优化品牌组合,以保持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运营成本方面,包括租金、人员、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都会随着体量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超极合生汇需要合理规划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确保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超极合生汇披露的数据,西区开业三天以来,超极合生汇整体销售额超4500万元,客流超74万人次。商场开业初期往往人气旺盛,但如何长期吸引顾客,避免“昙花一现”,是一个关键难题。特别是对于超极合生汇这样的巨无霸项目,工作日期间的客流压力相对较大,这对于运营方和商户而言,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突围区域消费
近年来,京北区域的消费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入市场。2024年5月,西北旺万象汇正式开业,打造了滑板公园“HOODPARK”和沐风广场两大主题空间,满足了周边居民和产业园白领的社交需求;同年10月,沙河万达广场开业,吸引了近200家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入驻;12月,海淀大悦城开业,以“山系生活智潮地”为核心定位,同时引入了2000平方米的跨层阳光儿童中心全球忍者儿童运动、米莱知识宇宙海淀北部首店等系列生活及娱乐体验业态,满足了区域内亲子家庭的社交需求。
从超极合生汇的规划布局来看,该项目内同样有为家庭客群打造的体验空间,并且在潮牌、户外运动品牌等方面与上述项目存在相似之处,客群画像有所重合。从距离上看,超极合生汇与西北旺万象汇、沙河万达广场、海淀大悦城之间的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周边消费者有着相对丰富的购物选择,因此顾客的忠实度与黏性成为了项目之间竞争的重点。
业内人士指出,西北旺万象汇、沙河万达广场、海淀大悦城等新项目的接连开业,使得京北区域的商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购物中心增多,会导致消费者被分流。长期来看,超极合生汇可能面临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的风险。”他表示,超极合生汇需要在品牌招商方面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独特的品牌入驻,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此外,除了大型购物中心,该区域内社区商业项目也密集分布在居民区之中,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大体量的形态为超极合生汇提供了更多排布业态、组合品牌的空间,但能否突围区域、实现长线发展,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本文介绍了北京超极合生汇东西区合体后的规模、业态等情况,分析了其大体量运营面临的品牌协调、成本控制等挑战,以及在京北区域激烈商业竞争中的处境。超极合生汇虽有规模优势,但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解决运营难题,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区域消费市场中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