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渝中区图书馆与文化宫联手,职工夜校分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渝中区图书馆职工夜校分馆揭牌,开启文化阅读新篇

渝中区图书馆与文化宫联合共建的职工夜校分馆揭牌成立这一事件,阐述了该分馆的相关情况,包括设施、书籍配备、服务模式等,还提及了渝中区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以及已取得的成果。

日前,一幅充满文化气息的新画卷在渝中区徐徐展开。由渝中区图书馆携手重庆市文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文化宫”)联合共建的职工夜校分馆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式宣告成立。这一举措如同在文化的海洋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为当地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渝中区图书馆与文化宫将以职工夜校分馆为坚实的桥梁,进一步深化“文化宫 + 职工夜校 + 图书馆”的馆校联动工作格局。双方将秉持规范管理、创新合作的理念,全力打造一个集“阅读 + 教育 + 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职工夜校坐落在两路口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其占地面积达 1300 平方米。这里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功能分区合理。走进其中,教室宽敞明亮,为知识的传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习室安静祥和,是学员们静心学习的理想之地;多功能厅设施先进,可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而职工书屋则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职工书屋作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夜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升职工素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职工群体以及夜校学员的阅读需求,区图书馆与文化宫紧密合作,对该书屋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其打造成为图书馆分馆。

升级后的分馆,可谓是“书”香四溢。区图书馆为其精心配备了 2000 余册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时事政策、社科人文、技术技能等多个不同的种类,宛如一个知识的万花筒,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为了保证书籍的时效性和新鲜感,这些书籍每年还会更换两次。该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读者只需凭借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借书证,就可以在这里享受便捷的借阅服务。同时,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与渝中区图书馆总分馆之间,还实行图书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阅读资源的共享。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宫 + 职工夜校 + 图书馆”的联动工作格局。依托文化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阵地优势,将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巧妙地嵌入职工教育场景之中。未来,这里将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让读者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前沿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举办主题展览,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阅读 + 教育 + 文化”的复合型空间,为夜校职工、学员以及周边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进一步激发城市文化建设的活力。

近年来,渝中区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全力构建“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致力于打造一座“近悦远来”的人文之城。深化全民阅读,优化读者服务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为此,渝中区图书馆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总分馆体系建设。

在这一体系下,渝中区以人口分布为重要依据,在不断提升文图大厦图书馆总馆效能的同时,积极推进分馆建设。一方面,以地区文化中心为基础建设直属分馆,使其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另一方面,与社会单位展开合作,或者以条件成熟的街道、社区图书室为基础建设社区分馆,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此外,还以城市街区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漂流站、阅读驿站、“巴·掌书”柜为延伸服务手段,构建起了管理、流通、服务一体化的三级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畅通阅读渠道,让市民们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截至目前,渝中区图书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文化中心直属分馆已建成 5 个,其他社会分馆达到 25 个,图书漂流站有 30 个,阅读驿站 19 个,轨道“巴·掌书”柜 11 个。这些文化设施如同璀璨的星星,点缀在渝中区的各个角落,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文围绕渝中区图书馆职工夜校分馆揭牌展开,介绍了分馆的建设情况、资源配备及服务模式,同时阐述了渝中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展示了渝中区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全民阅读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渝中区图书馆与文化宫联手,职工夜校分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渝中区图书馆职工夜校分馆揭牌,开启文化阅读新篇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