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介绍了论坛上人工智能相关的展示、讨论及成果发布,阐述了人工智能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的趋势,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和应用成果,同时提及业界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展望。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现场,一个可爱的场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机器人“小海”迈着那萌萌的小碎步,缓缓走上讲台。它可不是个“安静的美男子”,而是积极地与人类演讲者进行对话互动。随后,它通过一段精彩的视频,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正在全力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街区。视频里,利用AI技术缓解交通拥堵的智能交通系统、服务社区居民的贴心智能助手、辅助医生进行诊疗决策的智能医疗工具等一系列智能生活场景一一展现,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世界。
在整个论坛期间,“人工智能”这四个字成为了出现频率极高的热词。“AI +”如何实现更是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各种AI大模型新品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亮相,还有众多创新合作项目也密集登场,一股扑面而来的未来之风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临近。
论坛期间发布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为大家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成功跻身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多位参会人士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完成从技术探索阶段到规模化应用阶段的转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正式发布。(新华社发)
在当天举行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区,重大前沿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果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深度赋能,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的重大变革。大模型技术更是持续引领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驱动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表示:“AI技术井喷的浪潮下,2025年会是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他认为大模型带来的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目前其智力还在不断提升,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大模型的应用时代已然来临。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积极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应用。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大力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同时,还会着重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右)正在热情地为往来嘉宾介绍公司脑机接口产品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摄)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此前就强调,“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高度富集之地,北京正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动技术应用示范,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位列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论坛期间,北京前沿算法协同创新矩阵、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等创新平台发布。未来,这些平台将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智算网络,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保障。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位观众正好奇地触摸一款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摄)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的展览上,各种机器人、数字人、沉浸式虚拟体验等创新产品琳琅满目,为观众带来了浓浓的“科技感”。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北脑二号”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展台前,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介绍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脑机接口产品的开发及应用。”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一款智能后视镜也十分引人注目。它可以实时捕捉分析驾驶者的疲劳、打电话、情绪不佳等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座椅就会随之抖动,提醒驾驶者注意驾驶安全。该企业工程师彭露表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的提升,交通服务将变得更加精准、更加智能。
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发基斯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市场、海量数据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未来,中国可协同各行业拓展人工智能在工厂、农场、电信等各领域的应用空间,同时与各国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治理,为世界创造更多福祉。
业界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仍需强化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多方面成果,包括智能生活场景演示、大模型新品亮相。人工智能正迈向规模化应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国重视其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成果显著,众多创新平台发布提供算力保障。展览上各类创新产品涌现,体现AI应用的广泛。不过,未来仍需强化技术创新,以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