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以及“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在北京召开的相关情况。会上不仅有行业头部企业展示硬核科技,还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发布了“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和相关白皮书,众多顶尖专家也分享了行业前沿经验。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具身智能领域迎来了一场重要的盛会。3月29日至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以及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
大会现场宛如一个科技的宝库,行业头部企业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从具备环境感知与情感交互能力的脑机接口算法技术,到能进行高精度水上水下运动捕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学平台;从可交流对话且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到可自主重构形态的模块化四足机器人,再到搭载工业级AI大模型的柔性协作机械臂,这些“硬核科技”一一展现,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正式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宣读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成立批复,并主持了授牌仪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为具身智能专委会主任、副主任颁发证书,并为具身智能专委会授牌,这标志着具身智能领域有了更专业的组织来推动其发展。
当前,具身智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在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有许多方向值得深入探索。开幕式上,大会程序主席、浙江大学杨易教授发布了“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地梳理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路线图。据杨易介绍,这份具身智能重点方向清单的形成经历了严谨的评选过程,从26个候选方向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这“十五大重点方向”,分别为:多模态具身感知、具身自主学习、具身大模型、具身世界模型构建、具身操作、具身导航与路径规划、具身人机协同、群体具身智能、具身知识推理、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具身智能仿真到真实环境的迁移与泛化、具身智能安全、具身对话与交互、具身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以及具身意识与情感。
作为中国具身智能领域首个影响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盛会,本届大会针对业界广泛关注的共性问题,邀请了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其中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等。这些专家们齐聚一堂,分享了行业最前沿的智慧和经验,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围绕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展开,介绍了大会上企业展示的硬核科技、具身智能专委会的成立、“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的发布以及众多顶尖专家的参与。此次大会对于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