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彭博到众媒体,AI新闻应用问题不断 彭博AI摘要磨合艰难,媒体AI探索陷困境

美国金融传媒巨头彭博新闻社引入的AI新闻摘要功能处于磨合期,频繁出现错误需更正,同时介绍了其他媒体机构应用AI的情况,如《洛杉矶时报》、《Foglio AI》等出现的问题,还提及彭博社总编辑对AI摘要的思考及该社对AI摘要近况的声明。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媒体行业也不例外。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媒体引入AI这一“新力量”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对于美国金融传媒巨头彭博新闻社而言,今年1月新引入的AI新闻摘要功能,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磨合期,状况频出。

就在本周三,彭博社有一篇准确爆料特朗普即将宣布汽车关税的文章。然而,在这篇文章的上方,其AI摘要却出现了严重错误,错误地总结出未来更广泛关税行动的实施时间。发现问题后,彭博社迅速将这个错误的AI摘要移除。据统计,今年以来,彭博社已经至少对36篇AI生成的新闻摘要进行过更正。

例如在本月,彭博社就删除了一条声称“特朗普去年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AI摘要。还有一则更正说明显示,AI“未能区分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基金,因此提供了不正确的数据”。

彭博社早在今年1月15日就宣布推出“AI新闻摘要总结”。自那之后,在许多彭博新闻的标题下方,都会出现一个带有亮眼提示的文本框,里面展现着三条由“彭博AI”总结的新闻精华内容。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功能的表现差强人意。

需要指出的是,彭博社并不是唯一一家尝试引入AI“打工人”的媒体机构。美国最大报业集团Gannett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在文章顶部展示人工智能生成的摘要。“世界第二富”贝索斯旗下的《华盛顿邮报》,还推出了名为“询问邮报”的工具,它能根据发布的文章回答问题。

不过,其他媒体在应用AI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就闯祸程度而言,《洛杉矶时报》本月初推出的“AI评论员”可谓是一马当先。据介绍,该功能旨在对评论文章和报道的政治偏见进行评分,并提供反驳论点。但在上线的第二天,这个AI就因为发表美化种族主义极端组织“3K党”的论述,引发了轩然大波,相关评论也迅速被撤下。

与此同时,被称为“全球首份全AI报纸”的《Foglio AI》在3月18日发布了首刊。但如今,它只能依靠专门指派的人力来扶持,以免走向彻底崩坏的结局。

在本周接受媒体采访时,推出《Foglio AI》的意大利中右翼日报《Il Foglio》主编克劳迪奥·切拉萨无奈地承认,使用ChatGPT Pro写的文章远远没有达到与人类作者相同的水平。文章中存在大量的事实错误、拼写错误,还会编造从未发生的事情,而且行文相当平淡,毫无看点。更麻烦的是,AI还会大段抄袭同行的作品。

为了避免这项试验变成一场纯粹的丢脸行径,切拉萨现在指派了两名员工,专门负责事实核查并剔除虚假信息。不过,《Foglio AI》仍会保留“小错误”和“拙劣的写作”,因为他认为这能展现“AI的局限性”。

切萨拉还表示,他计划在4月11日试验结束时向读者披露一系列出错的实例,并邀请他们一起来分析人工智能的错误。

对于AI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彭博社总编辑约翰·麦克列威特在宣布推出AI摘要前,曾发布文章阐述自己的思考。他写道:“用户喜欢它——因为他们可以快速了解任何报道的内容,而记者们则更为怀疑,因为担心人们只会阅读摘要,而不去看他们的文章。”

麦克列威特也承认,人工智能摘要的质量取决于它所基于的报道,而获取这些报道仍然离不开人的作用。

对于AI摘要的近况,彭博新闻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家机构每天会发布数千篇文章,99%的人工智能摘要符合编辑标准。同时记者对是否发布AI摘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并可以删除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摘要。声明还补充称,AI摘要旨在补充新闻报道,而并非取代新闻。

综上所述,媒体行业引入AI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但目前来看,AI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无论是彭博社的AI新闻摘要,还是其他媒体机构的AI应用尝试,都暴露出了AI在准确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不足。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AI的局限性,找到人与AI在新闻创作和传播中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彭博到众媒体,AI新闻应用问题不断 彭博AI摘要磨合艰难,媒体AI探索陷困境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