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创投圈对人形机器人投资的争议,详细介绍了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批量退出引发的各方回应,包括经纬张颖的反驳、创业者的表态等,同时分析了不同机构对该赛道商业化落地的看法,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投资虽有争议但热度不减的现状。
近日,创投圈因为人形机器人的投资问题“炸开了锅”。《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公开宣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行业内引发了巨大震动。
朱啸虎关于“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言论,很快遭到了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的公开反驳。张颖在朋友圈喊话“朱老板别闹”,并坚定表态称“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这一场景就像是两位高手在投资江湖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此后,创业者们也纷纷站出来发声。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公开发表观点,“回怼”朱啸虎。他毫不客气地表示“我认为他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赵同阳还充满信心地展望,“人形机器人在五年之内几乎无处不在,这将是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以来最刺激的一次工业革命”。
今天(3月29日)下午,金沙江创投曾经的被投企业、机器人公司星海图也发布了与该机构合作始末的澄清公告。公告显示,金沙江创投于2023年11月参与了星海图天使轮融资,然而仅仅到2024年5月就提出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星海图积极配合,在2024年9月协助其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也就是说,金沙江创投投资星海图之后,半年左右就要求退出,不到一年便完成了退出。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星海图接连官宣了Pre – A轮融资和A轮融资,高瓴创投、蚂蚁集团、IDG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纷纷加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存在分歧。在公告结尾,星海图表示具身智能赛道长坡厚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各界的持续关注与鼎力支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勇于创新、包容探索的良好生态。
被称为自带“热搜体质”的朱啸虎,近日由于一则采访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被问到“高度共识,但又没有商业化路径,去年是大模型,今年的典型是什么”时,朱啸虎的答案是具身智能。
图源:网络
作为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之一,敦鸿资产合伙人俞文超对每经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阶段想让人形机器人马上走入千家万户是不现实的,“朱总做这样的选择也能理解”。但他深入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就有现成的市场,光科研教育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足以支撑一个上市公司。他还进一步表示,未来3 – 5年最大的机会在于2B,特别是制造业和商业服务领域。“特别是制造业,我们和头部的大厂交流普遍反馈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只要人形机器人能替代人,工厂很有意愿采购,现在已经有不少落地案例了。主要我们整个制造业人员在快速下降,人形机器人反而是很好能补上这个缺口。过去传统工业机器人是无法解决非结构化、柔性化的流程,所以需要大量工人,而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通用和泛化性,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这场争议,多位业内人士对每经记者指出,其揭示了不同机构和投资人对机器人赛道商业化落地的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商业化落地的路径尚不清晰;而另一些机构则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如家庭服务、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等,认为其有望成为未来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投入。
尽管各方观点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形机器人依然是投资圈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布的融资事件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10亿元,融资大部分集中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其余分布在通用具身大模型、关节模组、传感器等领域。其中,发生在中国的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而进入2025年,随着宇树机器人在春晚上的一曲秧歌舞,人形机器人在资本市场掀起一股旋风。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频频涨停,一级市场也出现“人形机器人”热,相关公司老股更是被疯抢。据投中数据,截至3月29日,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数已经达到了102起,远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也有超过20起,而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0起,显示出资本高涨的热情。
本文围绕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引发的争议展开,详细阐述了经纬张颖、创业者以及业内人士等不同角色的观点和看法。不同机构和投资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商业化落地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其商业化路径不明,也有人看到了其在多领域的巨大潜力。然而,从融资数据和市场热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依然是投资圈热门赛道。这表明该行业虽然面临挑战,但前景依然被广泛看好,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