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炎教授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该书首发后受到广泛好评且入选“世纪好书”2月榜。还通过陈振濂教授的采访,阐述了这本书在古文字学界和书法界的重要意义,包括对古文字“源”的把握和“形”的拓展等方面,最后介绍了书籍内容和作者简介。
在书法和古文字研究领域,有一本堪称瑰宝的工具书近日备受瞩目。它就是由曹锦炎教授历经40载一线教学,精心整理其讲义而成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自首发以来,这本书便受到了高校师生、文博机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书法、篆刻、古文字爱好者的一致赞誉。令人惊叹的是,首印在短短10天内就销售一空,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近日,又传来一则喜讯,本书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纪好书”2月榜。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特邀陈振濂教授分享他对本书的看法。陈振濂教授在采访中直言:“这又是一种创新。”以下是经过整理并略有删改的采访内容。
陈振濂教授在业内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身兼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双博导、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陈振濂教授提到,曹锦炎和他是同门,曹锦炎当时是沙孟海先生极为信任的助手,还曾担任饶宗颐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整理甲骨文的助手。也就是说,曹锦炎教授曾当过西泠印社两任社长的助手,这样的资历在当今可谓凤毛麟角。
曹锦炎老师是全国顶尖的古文字专业科班出身。他到浙江省博物馆工作后,对古文字的研究从未停止,一直不断向前推进。早在90年代初,他就出版了第一本书《商周金文选》。当时陈振濂教授还很年轻,曹锦炎老师却邀请他来写序。这种让比自己年轻的同门写序的情况并不常见,所以陈振濂教授印象十分深刻。后来,曹锦炎教授又从浙江大学调到中央美术学院,学术事业蒸蒸日上。
这张照片记录了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授课的珍贵瞬间。而这次出版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是他将在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讲学的成果进行总结整理的结晶。陈振濂教授认为,这无论是对古文字学界还是书法界来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成果。
万流归宗:对“源”的精准把握
陈振濂教授觉得曹锦炎教授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有着非常正统的古文字学治学方式。他注重研究古文字的来源以及构成要素,深入探究这些要素在文字演变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很多古文字的构成,从现代汉字的角度来看可能难以理解,但它们都有其独特的渊源。这部分内容与目前古文字学界的学术路径较为相似,曹锦炎教授同样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源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做得更加细致入微,把每一个古文字字形的出处都标记得清清楚楚,对来源的重视程度远超一般的古文字字典。每一个字他大约会引用20 – 30个字范,并且每个字范都有明确的出处。这背后需要深厚的积累,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记录,是很难做到的。这种对“源”的精准把握,是曹老师这部书的第一个关键亮点。
开枝散叶:对“形”的大胆拓展
陈振濂教授认为,在这部书中更重要的不仅仅是对“源”的研究,而是对“形”的拓展。曹锦炎教授对“源”以外的“形”的掌握,比一般的古文字学家更加通透和彻底,这一点是以往古文字学家较少关注的。
在很多古文字学家的著作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某一个字的标准写法,是从众多的“流”回归到一个“源”,就像万流归宗到一个点上。而曹老师这部书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先告诉你标准写法,然后再详细介绍不同出土文物上这个字有多少种不同的写法。
这种方式为学习书法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让读者明白,在找到正确答案之后,从书法的角度还能发现几十种不同的写法。陈振濂教授认为,这部书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最大的。
因此,陈振濂教授建议书法家,尤其是对隶变以前文字感兴趣的年轻学子,一定要好好翻阅这本书。这种对“形”的独特理解与传统对“源”的把握相互交融,正是这本书与市面上现有古文字字典工具书、讲义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曹锦炎教授重要的学术创新。
相关荐读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
曹锦炎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教授古文字课程的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法专业教材。书稿历经40年的整理编写、补充完善,首次从书法、篆刻实践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甲骨文到汉隶之间的古文字字形和字义的演变过程。它将《说文解字》540部浓缩为108部,对各部首收录字例侧重于从字形方面进行讲解和梳理,并对书法、篆刻实践中如何运用古文字提出了科学建议。所收字形多选取结构或形态不同者,为书法实践提供了多种选择,开拓了艺术创作思路,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作者简介
曹锦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古文字及出土文献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还是国家八部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文围绕曹锦炎教授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展开,介绍了该书的受欢迎程度、入选“世纪好书”榜的情况,通过陈振濂教授的评价阐述了书籍在古文字“源”和“形”研究方面的创新,还介绍了书籍内容和作者简介。这本书对于古文字学界和书法界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