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警方破获一起制造销售假冒品牌洋酒案件,深入揭秘了假洋酒的制作过程、犯罪团伙的运作模式以及案件的查获情况。
在城郊那一片荒废的烂尾楼内,一场制假的闹剧正在悄然上演。只见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灌装、封口、贴标、包装等一系列操作,动作一气呵成。谁能想到,一瓶成本还不到50元的灌装洋酒,经过这一道道工序,再几经周转,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品牌洋酒。
3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了解到,日前,虹口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品牌洋酒案件。此次行动成果显著,警方一举抓获了王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同时缴获了假冒品牌洋酒2000余瓶,初步估算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
看,这就是现场堆积如山的空瓶,它们原本应该承载着真正的美酒,如今却沦为了制假的工具。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发现销售假酒的网店注册地址在华东地区的某市,然而实际的发货地址却远在南方某市。犯罪团伙为了掩人耳目,在南方某市租用了多套烂尾的别墅,将这里当成了灌装包装假酒的黑作坊和仓储地。犯罪嫌疑人王某在网店接到订单后,就会根据订单上要求的品牌和数量,迅速向制假团伙下单。一旦接到下单指令,制假的烂尾楼内就会有专人将灌装好的假酒运输至指定的快递点,然后发货到客户手上。整个过程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是一个充斥着欺诈和违法的黑色链条。
这些摆在眼前的假冒品牌洋酒,看似和正品别无二致,实则内里全是“猫腻”。犯罪团伙用于灌装的酒液是80至90元一桶5升装的低价酒,他们美其名曰“基酒”。在接到订单后,团伙成员会先拿基酒将相应的空瓶冲洗一遍,仿佛这样就能洗去空瓶的“清白”。接着再用基酒进行灌装,为了让假酒看起来更逼真,他们还会用针管注射来调整液面高度,之后扣上瓶塞,用封口器进行封装,最后塞入指定的包装盒内。就这样,一瓶以次充好的假洋酒就“诞生”了。据了解,一桶5升装的低价酒最多可以灌装出7瓶这样的假洋酒,再结合回收的玻璃瓶以及假冒的标签、瓶塞,一瓶假洋酒的成本竟然不到50元。可到了王某的网店内,这样一支假酒的售价却是成本的3至4倍,其中的暴利令人咋舌。
3月20日,上海警方兵分两路,在两地同时出击,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某等8人。据统计,此次行动共查获假冒商标标识5000余枚,空瓶4000余个,用于制假的酒液5000余升。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等8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起案件仍在进一步的审理当中。相信法律会给这些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以应有的制裁,也会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
上海虹口警方破获的一起制造销售假冒品牌洋酒案件。详细说明了假洋酒的制作地点为城郊烂尾楼和南方某市烂尾别墅,制假过程是以低价基酒灌装,成本不到50元却高价售卖,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警方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大量假冒物品,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彰显了警方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