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演唱会伴手礼:情感互动背后的失序与法律边界,揭秘演唱会伴手礼:价值几何,乱象丛生?

本文围绕演唱会伴手礼展开,通过采访多位参加不同歌手演唱会的观众,讲述了他们在获取伴手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同时邀请律师对伴手礼的法律性质进行解读。

在演唱会的发展历程中,伴手礼这一环节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早期,伴手礼大多是荧光棒、小卡这类用于即兴互动的物品。然而,如今歌手们为了给歌迷带来更好的体验,会精心准备如墨镜、毛毯、零食、风扇等实用物品。伴手礼已然成为演唱会精心设计的重要体验环节。正因如此,那些没有在自己座位上拿到伴手礼的观众,往往会感到十分失落。

图源:社交媒体

3月26日,东方网·纵相新闻对多位参加不同歌手演唱会的观众进行了采访。观众们表示,伴手礼并非演唱会的标配,而是歌手与歌迷之间的一种情感互动方式。他们认为,“这些物品虽然经济价值不大,但却能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律师则指出,伴手礼是否包含在门票价值内,取决于它是否作为演唱会售票宣传承诺。

歌迷提前4小时排队入场“保卫”伴手礼

3月22日,小郑参加了歌手汪苏泷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办的2025巡回演唱会。尽管演唱会要到6点半才开始,但她提前4个小时就赶到现场排队等候检票。小郑解释道:“之前几场演唱会结束后,就有观众反映没拿到伴手礼,所以我想早点来‘保卫’它。那天北京气温将近30度,我就站在大太阳下晒着。”

小郑回忆说:“当时看台上只到了几位观众,座位上一眼望去都是伴手礼。”现场检票处有2位志愿者和2名保安,看台下方也有2名保安。不过,由于看台呈阶梯上升,工作人员存在视野盲区,并不能完整看到所有的动态。

之后,小郑看到一位观众因为自己座位上没有伴手礼,就拿了别人的。“等那位后到的观众来了,发现座位上没有伴手礼,一下也不开心了。”小郑把自己的所见发在社交媒体上,凑巧被当事人看到,最终顺利向拿走其伴手礼的人要了回来。

图源:受访者

小郑感慨地说:“自己的伴手礼丢了就拿别人的,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的话,伴手礼的意义就没有了。”她还发现,网上甚至有人在演唱会开场前就发布售卖伴手礼的信息。“这说明就是有人打算去偷伴手礼,把它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了。”

记者发现,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不少用户发布了售卖演唱会伴手礼的信息,标价从数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有的用户表示自己只是普通观众,并不是歌迷,因此转卖伴手礼;也有的用户出售多件伴手礼。

图说:闲鱼平台用户出售的演唱会卡伴手礼。

去年7月,小文参加了“2024周深9.29Hz巡回演唱会武汉站”,这是她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3月26日,她向纵相新闻回忆,演唱会当天晚上7点半开始,她6点多入场,到了自己的座位后发现位置上没有伴手礼,“这一排大部分座位上都是空的”。

之后,小文马上找到了牌子里挂着工作者的志愿者与穿着制服的保安,他们都表示此事不归他们管,建议小文找主办方。“我也不知道现场谁是主办方,后来就不了了之,心情也很郁闷。”

“武汉场的演唱会结束后,网上不少人反映没拿到伴手礼。”小文猜测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所参加的之后6场周深演唱会上,虽然也遇到座位上没有伴手礼的情况,但找志愿者后都顺利拿到了备份礼物。

律师:伴手礼若作为售票宣传承诺则属于门票价值内

小文介绍,演唱会伴手礼主要是与歌手、粉丝有关的周边物品,“夏天场会有冰凉贴,冬天场会有暖宝宝,还有一些摆件、文创用品等。这些东西虽然经济价值不大,但是歌手的一片心意,对歌迷来说很重要”。

图说:周深演唱会伴手礼。 图源:受访者

上海中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李威杰律师告诉纵相新闻,根据《民法典》合同编,若演唱会主办方在售票时明确将伴手礼作为宣传承诺,例如标注“购票即赠伴手礼”等表述,则伴手礼属于门票合同的一部分;若未明确约定,则属于单方赠与行为。

“若伴手礼已放置于观众座位即表示主办方已完成交付,则其所有权归属对应为座位观众。”李威杰说。

小文与小郑告诉纵相新闻,在演唱会开场前,歌手或主办方并不会告知是否有伴手礼。“但像巡回演唱会,或者是连续举办的,只要第一场有,那也说明后面的演唱会会有伴手礼。”纵相新闻查询发现,多位歌手的演唱会海报与宣传资料上确未提到“伴手礼”,有的则是在售票后公布伴手礼内容。例如,歌手汪苏泷的北京站巡回演唱会于3月7日正式开票,3月21日至23日连演三场。3月13日,汪苏泷工作室公布了伴手礼内容。此时,演唱会门票已售罄。

图源:汪苏泷Studio微博账号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文化娱乐体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律师丁涛接受纵相新闻采访时表示,伴手礼既然叫“礼”,应当视为一种礼品与赠与。“由于伴手礼经济价值并不高,因此我认为不能计入演唱会门票价值内。”

丁涛还表示,由于伴手礼价值较低,偶发性的盗窃通常很难构成《刑法》第264条的盗窃罪,但可能面临治安处罚,例如拘留或罚款。若存在多次盗窃、有预谋组织性偷拿后并集中销售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等情况,则可能升级为刑事犯罪。

本文围绕演唱会伴手礼这一现象展开,通过观众的经历展现了伴手礼在演唱会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观众为拿伴手礼提前排队、伴手礼被偷拿转卖等。同时,律师对伴手礼的法律性质进行了解读,明确了伴手礼在不同情况下的归属和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这提醒主办方在伴手礼设置和管理上要更加规范,也告诫公众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共同维护良好的演唱会秩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演唱会伴手礼:情感互动背后的失序与法律边界,揭秘演唱会伴手礼:价值几何,乱象丛生?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