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小米SU7事故:智驾信任危机与真相探寻 小米SU7撞燃事故:真相究竟几何?

本文围绕3月29日发生的小米SU7撞燃事故展开,详细描述了遇难主驾驶女孩家属对小米的控诉,以及小米方面的回应,并对事故相关细节和聊天记录的真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事故处理的后续影响和智驾使用的安全问题。

在当今这个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坚定地相信自己。那些诸如智驾之类的电子辅助工具,固然能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但始终只能将其当作辅助手段,绝不能过度依赖。

我们可以对车辆本身的性能抱有一定的信任,但要明确,车终究是需要人来操控的,而不是让车来引领人。毕竟,路况复杂多变,人的主观判断和反应在很多时候是不可替代的。

3月29号发生的小米SU7撞燃事故,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事故发生后,大家都在猜测,这究竟是人的责任,还是车企本身技术存在缺陷所导致的呢?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定论。

自从事故发生以来,遇难主驾驶女孩的男友、父亲和母亲一直在网上表达对小米的不满,指责小米不作为,没有主动联系他们并给出合理的说法。

从网上流传出来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3月31日,也就是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主驾驶男友就开始炮轰车企,指出智能驾驶故障后车辆无法刹车的问题,还声称小米第一时间推卸责任,且一直没有人联系他们。

遇难主驾驶女孩的母亲和父亲也表示小米没有联系他们。一开始,他们称车是女儿自己的,是他们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但后续被证实女孩并非车主,车是她男朋友送给她的。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赔偿问题。大家都清楚,事故发生后,车上的人员是可以向车主索赔的。

4月1日,针对家属一直声称“小米没联系他们”的说法,小米再次做出回应。小米表示,在碰撞事故发生后,他们立即与车主取得了联系,同时呼叫了120并报警。

小米公布了事故当天的具体信息,其中提到“了解车主非本人驾驶”。由于车主既不是遇难女孩,也不是女孩的父母,而是女孩的男友,所以女孩父母说小米没联系他们,这或许不能完全归咎于小米。

随后,雷军发文说明,事故发生后,3月30日小米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当天赶赴了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小米所掌握的车辆数据,还通过警方尝试与家属见面。

然而,从聊天记录来看,遇难男友在3月31日还坚称小米没有联系他们处理此事,4月1号晚上还在说等通知。

如果我们相信雷军的商业信誉,他的发文应该是有事实依据的,那么就有可能是遇难女孩的男友在撒谎,实际上小米已经联系过他们了。

另外,遇难女孩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为“3月29号晚上22:46”这样的具体时间。

但我们自己查看手机聊天记录时会发现,通常显示的是今天、昨天、星期几,而不是具体的时间日期,只有超过一个星期才会显示几月几号。

因此,这些聊天记录有可能是假的。

4月3日,主驾女孩的男友和父母都清空了账号内容,之前对小米汽车的控诉内容都消失不见了。

这一行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猜想,或许是小米请法律介入,遇难家属权衡利弊后选择清空内容。

其实,雷军在早期宣传智驾的时候就明确强调,手一定要放在方向盘上,不要过度依赖智能驾驶。

而且从小米公布的事故时间线来看,22:36分,SU7智驾就提醒“手握方向盘”,到22:44分NOA智驾才被认为接管,那么在这中间的8分钟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如今,遇难者家属已经不再发声,副驾驶遇难女孩男友表示相信小米,我们还是等待最后警方的定论吧。

就这件事而言,按照小米一贯的处事态度,最终应该还是会拿出一定金额来赔偿遇难家属。

但是,小米也必须给出让公众信服的证据。否则,经此一事,小米汽车的公众信任度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这必然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市场销量。而且,如果处理不好,以后每次发生类似事故,小米都将陷入舆论漩涡,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这次必须妥善处理好。

再次提醒大家,开车时不要主动依赖智驾。既然它只是辅助驾驶,就不能指望它完全为我们做决策。路况复杂多样,我们还是要将精力放在开车上,不能完全把车交给智驾,然后自己去聊天、玩手机。

毕竟,我们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车企手中。

本文围绕小米SU7撞燃事故展开,详细呈现了家属控诉与小米回应的情况,对聊天记录真实性提出质疑。目前家属闭麦,等待警方定论。小米或赔偿家属,但需给出信服证据以维护公众信任和市场销量。同时强调开车不能过度依赖智驾,生命安全需自我把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小米SU7事故:智驾信任危机与真相探寻 小米SU7撞燃事故:真相究竟几何?

评论 抢沙发